• zhī
  • suǒ
  • c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ò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繁体字形:莫知所措

英文翻译:be at a loss

莫知所措的意思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广大。5.姓。[mù]古同“”。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措:1.安排;安放:措置。手足无措。2.计划办理:筹措。

成语评论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让人「莫知所措」的场景。比如第一次走进新公司的会议室,发现所有人齐刷刷盯着你,你攥着文件站在门口,想开口却突然忘了准备好的台词——这时候的慌乱和犹豫,就是「莫知所措」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精准传达迷茫感?关键在于它用「莫」字强化了否定意味。古人说「莫我知也」,现代人说「不知所措」,其实都在描述同一种状态:当突发情况打乱计划,大脑像被按了暂停键。比如收到重要客户的临时投诉邮件,你盯着屏幕反复读了三遍,键盘上的手指悬空着,既不敢立刻回复又怕拖延误事。

有人问:这种状态和单纯的紧张有什么区别?

举个具体例子:考试时看到超纲题会紧张,但还能继续答题;而突然被通知要在年会上即兴演讲,大脑一片空白连自我介绍都卡壳——后者才是真正的「莫知所措」。区别在于,前者还能依赖既有经验应对,后者则像突然被抛入陌生水域,连扑腾的方向都找不到。

我常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容易陷入这种状态。就像朋友小张,精心策划的求婚仪式因为大雨泡汤,他举着湿透的玫瑰花杵在雨中,直到女友笑着拉他去便利店躲雨,才发现原定的台词早被雨水冲成了「莫知所措」的表情包。

怎么快速跳出这种状态?

与其强迫自己立刻做决定,不如允许短暂停顿。就像开车遇到陌生岔路口,先松油门观察路标,比胡乱转弯更安全。上周陪母亲去医院,面对复杂的自助挂号机,她本能地想找工作人员帮忙。我教她先点开屏幕上的「帮助」动画,三分钟后她就能独立操作了——有时候,系统自带的指引就是破解迷茫的钥匙。

现代社会的「莫知所措」正以新形式出现。刷短视频时被大量信息轰炸的恍惚感,面对智能家电二十个按钮时的选择困难,甚至约会软件里同时匹配多个对象的手忙脚乱……这些新时代的迷茫,都在提醒我们:与其追求永远镇定自若,不如培养快速重启的能力

最近带孩子去游乐场,发现三岁小朋友面对五颜六色的滑梯反而最果断——他们不会分析哪个坡度更安全,而是直接冲向最近的那个。这种本能反应或许藏着启示:当我们暂时失去判断力时,先抓住触手可及的具体动作,往往就能打破僵局。就像不知道该怎么写报告时,先打开空白文档敲下标题,文字自然会顺着指尖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