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同“不知所措”。
成语出处: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处境很为难
繁体字形:不知所厝
英文翻译:be at a loss what to do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厝:1.放置:厝火积薪。2.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暂厝。浮厝。3.房屋:厝后边跑出一条大黄狗。
哎呦,说到"不知所厝"这个成语啊,可能很多人会懵圈。其实呢,它的意思就是形容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像迷路的小鹿似的原地打转。举个栗子,小明第一次上台演讲,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整个人直接进入"不知所厝"模式,连准备好的台词都忘光光。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这和'不知所措'有啥区别啊?"问得好!这两个成语确实像双胞胎,不过"厝"字本身有安置的意思。比如咱们常说的"厝火积薪"就是埋隐患的意思。所以"不知所厝"更偏向于"不知道把问题安放在哪里",是不是有种画面感了?
举个现实点的例子吧。公司突然宣布要数字化转型,老张这个做了二十年手工记账的会计,对着新装的财务系统完全"不知所厝",手指头在键盘上悬了半小时愣是没敲下去。这种情况咱们年轻人可能觉得好笑,但设身处地想想,新科技浪潮确实会让很多人产生这种迷茫感。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杠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遇到问题查资料不就行了?"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关键时刻大脑当机的情况谁都可能遇到。就像上周我家的智能门锁突然没电,当时站在楼道里那叫一个"不知所厝",最后还是邻居大爷用备用钥匙救的场。
依我看啊,现代人面对的信息爆炸就像自助餐厅里堆成山的食物,选择太多反而容易让人"不知所厝"。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困境也是成长的契机。就像学骑自行车,刚开始歪歪扭扭怕得要死,等掌握平衡了就能享受飞驰的快感。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遇到"不知所厝"的情况千万别慌。记得我导师说过:"迷茫是智慧的开始。"下次碰到棘手问题时,不妨先做个深呼吸,把大问题拆成小步骤,就像吃西瓜要一片片啃,急不得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