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zhī suǒ yán
成语解释:见“不知所云”。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常用于书信等
繁体字形:不知所言
英文翻译:unintelligibl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哎呦喂,咱们今天来聊聊这个特有意思的成语——"不知所言"。说白了就是说话颠三倒四,让人听得云里雾里。比如说老张开会时突然来句"这个项目嘛...就像炒菜要放糖,但糖罐子被猫打翻了",听得同事们大眼瞪小眼,这不就是典型的不知所言嘛?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有人会这样说话呢?要我说啊,八成是思路没捋清。就像上周我表弟解说球赛:"那个前锋带球过人,像极了地铁早高峰抢座位的架势",你说这比喻到底想表达啥?观众直接笑场了,压根没人在意比赛结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偶尔不知所言也挺有意思的。记得去年参加同学会,李姐突然冒出一句"咱们的友谊啊,就像超市打折的酸奶——过期了但还能喝",全场先是一愣,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你看,有时候这种无厘头的表达反而能活跃气氛。
这里头有个关键问题:怎么避免成为不知所言的代言人?依我看啊,得学会"说话前先过筛子"。就像写文章要列大纲,说话前在脑子里搭个脚手架。上周我试着用这个方法跟客户汇报方案,特意准备了三个关键词:需求、方案、效益。结果你猜怎么着?客户当场就拍板通过了!
不过要我说,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多少都有点"语言过载症"。前两天刷短视频看到个专家说:"在量子纠缠的语境下,人际关系的拓扑结构呈现非线性特征..."好家伙,这学术黑话听得我后脖颈直发凉。要我说啊,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才是真本事。
说到底,语言就像炒菜的火候,太生会夹生,太熟会糊锅。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成语真是妙,简简单单四个字就把这种沟通困境说得明明白白。下次要是遇到说话绕来绕去的朋友,不妨幽默地提醒一句:"兄弟,咱能别玩成语接龙了不?"保准能让大家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