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ù
  • bēng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ù mù bēng xīn

成语解释: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觸目崩心

英文翻译:Eye shattering

触目崩心的意思

触: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崩:1.倒塌:土崩瓦解。2.破裂:豆荚崩开了。两人谈崩了。3.被弹(tán)射的物体击中:注意,别崩了眼睛。4.旧指帝王死亡。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触目崩心”这个成语,你可能会先挠挠头:这词儿到底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形容的是一种让人看到就感到极度震惊、甚至内心崩溃的场景。举个例子吧,比如老张第一次走进被台风肆虐后的村庄,残破的房屋、倒伏的树木,还有散落一地的生活用品,他当场愣在原地,嘴里念叨着:“这简直……触目崩心啊!”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种情绪反应是不是太夸张了?其实不然,人类对灾难性画面的本能冲击,往往比理性判断来得更直接。

那问题来了,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自然灾害里吗?当然不是!比如新闻里报道某地食品安全问题,后厨蟑螂乱爬、过期食材堆成山的画面一曝光,弹幕立马刷屏:“太触目崩心了!”你看,社会事件的视觉冲击同样适用。不过话说回来,为啥人们会用这么重的词?说白了,现代人信息接收量太大,阈值被拉高,普通刺激早免疫了,非得“崩心”级别的场面才能留下印象。

这里插个真实经历哈。去年我在老城区见过一堵危墙,裂缝大得能塞进拳头,墙根还贴着“危险勿近”的告示,但照样有小孩在旁边踢球。当时我就想:这种“触目崩心”的危险,为啥总有人视而不见?后来才明白,人对重复出现的风险会逐渐麻木——这也是成语背后的心理学彩蛋。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你肯定见过商场打折时抢购的人群吧?货架被掀翻、商品满地狼藉的场面,用“触目崩心”形容是不是有点违和?其实换个角度看,这种疯狂消费主义的具象化展示,对注重理性消费的人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崩心”体验?所以说啊,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我们想象的更灵活。

说到底,“触目崩心”就像个情绪警报器。下次看到让你瞳孔地震的场面时,不妨先深吸口气,然后想想:这到底是客观事实的严重性,还是主观感知被放大了?保持这份觉察,既能共情成语的精妙,又不会被负面信息带着跑偏——这才是咱现代人该有的修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