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ù
  • jǐng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ù mù jǐng xīn

成语解释: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繁体字形:觸目警心

英文翻译:Be alert

触目警心的意思

触: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警:1.戒备:警惕。警戒。2.(感觉)敏锐:机警。警觉。3.使人注意(情况严重);告诫:警报。警告。警世。惩一警百。4.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警。报警。5.警察的简称:民警。武警。交通警。6.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哎哟喂,你听说过“触目警心”这个成语不?说白了,就是看到某个场景后心里“咯噔”一下,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说啊,有人开着电动车闯红灯,结果“哐当”一声撞上卡车,满地碎片和血迹——这画面真是让人触目警心,汗毛都竖起来了!这时候你肯定想问:为啥人总得见到惨痛教训才长记性呢?害,说白了,人类的侥幸心理就像块橡皮擦,总觉得坏事擦不到自己头上。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去河边钓鱼,发现水面上漂着一层白花花的死鱼,空气里还飘着刺鼻的化工味。这场景够不够触目警心?他赶紧掏出手机拍视频发朋友圈,结果环保局第二天就来查厂子了。这时候问题来了:为啥环境问题总要等恶化到肉眼可见才被重视?要我说啊,这就跟家里漏水非得等到地板泡烂才修一样,预防意识这块儿咱真得加把劲。

你瞅瞅历史书上的故事更带劲儿。当年秦始皇修长城,尸骨成堆的画面让多少百姓触目警心,直接催生了孟姜女的传说。可你说奇怪不?后来各朝各代照样大兴土木。所以老话说的“前车之鉴”到底管不管用?依我看啊,历史的镜子照得清楚,但总有人故意扭头不看。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去年在古镇旅游的事儿。青石板路上立着块锈迹斑斑的铁牌子,上面写着“此处曾因游客乱丢烟头引发大火,烧毁明清建筑三栋”。这种直给的教育方式虽然扎眼,但确实比贴十张“禁止吸烟”的标语更让人触目警心。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有时候直击眼球的冲击力,可比温柔提醒管用多了。

要让我整点个人看法啊,现在短视频里那些交通安全警示片就该多拍拍真实事故。虽然看着心里发毛,但总比干巴巴念交规强。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能光靠“触目”来“警心”,关键还得培养主动防范的意识。就像吃麻辣烫不能总靠舌头被烫才记得吹凉,对吧?

最后扯句实在的,生活里那些触目警心的瞬间,其实是老天爷在给我们敲黑板划重点。下次再碰到让人心头一紧的场景,别光顾着捂眼睛,多琢磨琢磨背后的门道,保不准就能避开个大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