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ù
  • tuō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ù tuō zhī jǐ

成语解释: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繁体字形:謬托知己

英文翻译:to be one 's bosom friend who is actually not

谬托知己的意思

谬:1.错误的;荒唐的:谬论。2.差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托:1.用手掌或器物承举:托着茶盘。2.某些器物的座子和类似座子的东西:枪托。花托。3.衬;垫:烘云托月。托上一层纸。4.请人代办:委托。5.寄放:托儿所。6.借故推辞:托词。7.依赖:托福。8.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托等于133.322帕。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成语评论

说到"谬托知己"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那什么是"谬托知己"呢?简单来说就是错误地把普通朋友当成交心知己,就像把塑料花当成真花来养。比如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小王,只是帮你带过两次咖啡,就逢人便说"我和张经理是铁哥们",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谬托知己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知偏差?其实就像戴着美颜滤镜看世界。前年我参加读书会认识的小李,他主动加了微信后每天发早安问候,三个月后发现他给200多个联系人发着同样的信息。这种批量生产的"友谊",就像超市促销的临期饼干——看着热闹,实则不保鲜。

有个历史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明代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记载,有个书生在茶馆偶遇陌生人,两人聊了半日诗词歌赋,书生就认定这是知音。结果第二天发现那人是个专门骗吃骗喝的江湖骗子。你看,连古人都逃不过这种心理陷阱。

现代生活中这种现象更常见。上周我表妹的同事在朋友圈给她点赞三次,她就以为找到了灵魂伴侣,结果开口借钱时对方立刻装死不回复。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万花筒,转动时看着五彩缤纷,拆开来看不过是碎玻璃片。真诚的关系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老茶需要慢慢醒。

有人疑惑:怎样才能避免谬托知己?我的经验是给自己设置三个月的观察期。就像买二手房要验结构,交朋友也要看关键时刻的反应。去年健身房的私教Mark,前两个月热情得像亲兄弟,直到我续费时突然翻脸,才看清他之前的嘘寒问暖都是套路。

现在的社交媒体环境其实放大了这个问题。我们给网友的度假照点赞,就仿佛参与了他的人生;看着博主分享的"心里话",就觉得自己特别懂他。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集邮,总以为集齐邮票就能环游世界。其实真正的知己关系,更像是种盆栽,需要定期松土施肥,而不是靠滤镜和美颜。

说到底,谬托知己背后折射的是现代人的情感焦虑。我们渴望连接又害怕受伤,就像站在自动售货机前,既想要热饮的温暖,又担心被烫到手指。但或许正是这种小心翼翼的试探,让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系显得更加珍贵。就像老城墙的砖缝里长出的野花,虽然不起眼,却带着真实的生命力。

谬托知己的造句

  1. 造句 谬托知己的好处,是能令生者(死者)不寂寞。安意如 
  2. 造句 谬托知己的,冒充导师的,沽名获利的,谋财害命的,想入非非的,大都可以对号入座。
  3. 造句 该可以与千年前的李山甫先生谬托知己了吧。
  4. 造句 怕就怕现在有的地方无实事求是之意,有“谬托知己”之心,罔顾学术规范,只顾拉“名家故里”来生利。
  5. 造句 后代的文学史家们就这样谬托知己,臆造了一个反潮流的英雄。
  6. 造句 酷评之人间世谬托知己博取声名。
  7. 造句 “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卖钱。
  8. 造句 怕只怕谬托知己,罔顾学术规范,致使名人里籍之争,成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
  9. 造句 杨小姐一直在深闺不出,从未与外人接触,她代父出面来招待我们,又见哥哥我略懂音律,居然谬托知己。
  10. 造句 它使后来迷失于转型时代的国人在不得展开的人生里移情于瞿秋白,这些谬托知己的人也以此赋予了现代中国人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