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xīn gòu táng
成语解释:《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
成语出处:《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負薪構堂
英文翻译:Bearing the burden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构:1.构造;组合:构图。构词。2.结成(用于抽象事物):虚构。构怨。3.指文艺作品:佳构。4.姓。5.构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叶子和茎上有硬毛,花淡绿色,雌雄异株。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也叫楮或榖。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负薪构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举个例子:老张退休后,儿子接手了家族的木雕作坊,不仅保留了传统手艺,还开直播推广产品。邻居夸他“负薪构堂”,既传承了父亲的技艺,又用新方法让老手艺焕发活力。
为什么要用“负薪”和“构堂”来比喻传承?其实这成语字面意思是“背着柴火盖房子”——前人备好材料,后人继续建造。就像父母为孩子打下基础,子女再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比如一家百年中药铺,爷爷研究药方,孙子用现代科技提纯药材,两代人接力完成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继承式”的奋斗吗?其实关键在于平衡。完全照搬旧方法可能水土不服,但丢掉根基又会失去独特性。就像写书法,先临摹碑帖掌握基本功,再发展个人风格,这才是“负薪构堂”的智慧。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今天有了新内涵。它不仅是家族事业的传递,更像一种“可持续成长”的思维——比如程序员开源代码,全球开发者共同改进;乡村教师培养的学生又回乡支教。每一代人都成为桥梁,让有价值的事物突破时间限制,像滚雪球一样越走越远。
下次看到老一辈和年轻人合作的项目,不妨留心观察:那些保留核心又拥抱变化的过程,或许就是“负薪构堂”在现代的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尊重过去不等于停滞不前,创新也不意味着推倒重来,两者的结合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