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ī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xīn zhī yì

成语解释: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下层人或卑贱者的议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負薪之議

英文翻译:On negative salary

负薪之议的意思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议:1.讨论;商量:自报公议。2.意见:建议。提议。3.评论:物议。无可非议。

成语评论

负薪之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的意思是“普通人的建议”。比如公司开会时,老板问:“大家有什么新点子?”刚入职的小王举手说:“我们可以试试短视频推广,成本低、传播快。”虽然他只是基层员工,但这个“负薪之议”后来帮公司打开了年轻市场。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的意见真有价值吗?”咱们来看个例子。某工厂设备老化,厂长正发愁要不要贷款换新。这时候车间老张提议:“其实把三号机的零件拆下来重组,能顶半年用。”结果真省下了八十万预算。你看,天天摸机器的人,往往比报表上的数据更懂实际情况。

历史上也有类似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打仗,有个伙夫建议:“山里雾大,举火把行军容易被发现。”诸葛亮立刻改成用布包住火把,果然成功偷袭。这说明智慧不分身份,关键是要愿意倾听。就像现在很多企业搞“匿名意见箱”,其实就是在主动收集“负薪之议”。

我常想,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前几天小区改造健身区,物业原本计划买高端器材。几位带娃的宝妈提出:“能不能加个沙坑和矮单杠?”最后建成的亲子活动区,使用率比隔壁小区的智能器材高两倍。有时候接地气的需求,比专家设计更戳中人心。

下次遇到看似“外行”的建议,不妨多问句为什么。去年我们团队做产品测试,保洁阿姨随口说:“这个APP界面太亮,晚上看着眼睛疼。”设计师这才意识到夜间模式的重要性。你看,不同视角的碰撞,往往能补全思维的盲区。

其实“负薪之议”能流传千年,本身就说明了个体智慧的价值。就像森林里的啄木鸟,虽然体型小,却能发现大树内部的问题。当今信息社会,我们既要善用大数据分析,也别忘记给那些“非专业声音”留个发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