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īn
  • zhī
  • b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xīn zhī bìng

成语解释: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借指生病

繁体字形:负薪之病

英文翻译:The disease of negative pay

负薪之病的意思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成语评论

小明连续三个月加班到凌晨,终于因为肺炎住院输液。护士给他换药时叹道:“年轻人别总想着‘扛一扛就过去了’,你这可是典型的负薪之病啊!”

为何说这是负薪之病古人背着木柴赶路,明知沉重却不舍得丢弃,最终累垮身体。现代职场人何尝不是如此?总想着“项目做完就能休息”,结果健康先亮红灯。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暂时卸下重担不等于失败,就像暂时停车加油的赛车手反而能跑得更远。

王阿姨总把儿女的房贷、孙子的补习费全揽在身上,有天买菜时突然头晕摔跤。邻居扶她时劝道:“您这是背着三家人的担子过日子,要当心负薪之病。”这句话让王阿姨终于同意让子女共同分担开支。

怎么识别生活中的负薪之病当你的付出开始影响基本生活需求,比如连续失眠、食欲减退或情绪暴躁,就像被雨水浸透的柴堆越来越沉。有个巧妙判断方法:把手头事务按"必须我做"和"可以协作"分类,后者就像把背上的柴火分捆挂在扁担两头,既能继续前行又不会压伤脊梁。

我常看见健身房里有人带着工作耳机举铁,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负薪之病?身心本应交替休整,却非要同步负重。有次我尝试把手机锁进储物柜专心锻炼,发现当晚睡眠质量反而更好。这让我明白:真正的效率不是同时背负更多,而是懂得何时卸下。

茶摊老板老周有句话很妙:“你看我这紫砂壶,倒茶前总要留个气孔。人要是把压力封得密不透风,迟早像没气孔的茶壶要炸开。”他每天雷打不动午休两小时,铺子照常红火。这种留有余地的智慧,或许正是预防负薪之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