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ì
  • y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ì yóu zǐ dì

成语解释:贵游:无官职的贵族。贵族或达官贵人的子弟

成语出处:《周礼·地官·师氏》:“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貴游子弟

英文翻译:Your children

贵游子弟的意思

贵: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次序。6.古同“”,但。[tì]古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成语评论

贵游子弟”这个成语,原意是指出身显贵但缺乏实际能力的年轻人。比如:“他虽然出身名门,但整日游手好闲,活脱脱一个贵游子弟。”这种用法背后,其实藏着人们对资源与能力不匹配现象的观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贵游子弟”常被用来批评人?关键在于“贵”与“游”的矛盾。出身优越本应是优势,但若只享受资源而不承担责任,就像拿着金饭碗讨饭。例如某企业家的儿子沉迷豪车聚会,对家族业务一窍不通,这种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不过换个角度看,贵游子弟就注定失败吗?未必。宋朝范仲淹幼时家贫,后来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现代也有富二代主动学习管理知识,将家族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是否把“贵”转化为成长动力,而非躺在功劳簿上“游”。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远超字面。它像面镜子,既照见纨绔子弟的虚浮,也提醒普通人:任何出身都不能代替自我锤炼。就像现代职场中,名校毕业证书是敲门砖,但最终决定高度的,还是持续学习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身边会发现,真正被认可的“贵游子弟”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短视频记录非遗技艺,用直播推广家乡特产。他们证明:只要善用资源、脚踏实地,所谓的“贵”完全可以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最后不妨思考:在阶层流动加速的今天,或许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不是“贵游”标签本身,而是每个人如何用好手中的“船票”。毕竟时代浪潮里,能真正乘风破浪的,从来不是躺在船舱里数家底的人。

贵游子弟的造句

  1. 造句 颜之推鄙视和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
  2. 造句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3. 造句 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
  4. 造句 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
  5. 造句 “惠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希世之士耻不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