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yú zǐ dì
成语解释:富贵人家的子弟。
成语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序》:“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有钱人家的子弟
繁体字形:膏腴子弟
英文翻译:rich men 's sons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腴:1.胖;丰满:丰腴。2.肥沃:膏腴之地。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第”,次序。6.古同“第”,但。[tì]古同“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膏腴子弟”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和“富二代”“公子哥儿”有点像,但更带有历史感。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从小锦衣玉食,连饭碗都要丫鬟递到手里,这就是典型的膏腴子弟——家庭条件极好,但对生活艰辛一无所知。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成语带点贬义?其实重点不在“富”,而在“不经事”。比如电视剧里常出现的桥段:家族企业继承人从小被保护得太好,接手公司后屡屡决策失误,员工私下摇头说“果然是个膏腴子弟”。这里批评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缺乏磨练导致的能力缺失。
不过我发现,现代社会正在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认识个朋友,家里做房地产的,但他暑假主动去工地搬砖体验。工头起初嘀咕“膏腴子弟能坚持三天?”结果他不仅完成两个月实习,还改进了安全流程。这说明环境固然重要,个人选择才是关键。
还有个有趣现象:古代膏腴子弟常被安排联姻,现代却流行“财富代际教育”。比如某富豪要求子女自己申请助学金读书,周末去社区做义工。这种刻意制造的“不膏腴”环境,反而培养出更接地气的接班人。这或许能给家庭教育带来新启发?
下次听到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不妨观察下:那些抱怨声中,是否混着对膏腴子弟的固有偏见?而真正在突破舒适圈的年轻人,或许正在改写这个成语的当代含义。就像苔藓能在青石板上生长,环境从来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