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ǎng
  • xián
  • shǐ 使
  •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ǎng xián shǐ néng

成语解释: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致忠心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尊崇贤能

繁体字形:賞賢使能

英文翻译:Reward the virtuous and enable the virtuous

赏贤使能的意思

赏:1.赏赐;奖赏:赏罚分明。2.赏赐或奖赏的东西:领赏。3.敬辞。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赏光。赏脸。4.欣赏;观赏:鉴赏。雅俗共赏。5.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赞赏。赏识。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使:1.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2.使用:使拖拉机耕地。这支笔很好使。使上点肥料。3.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4.假如。5.奉使命办事的人:使节。大使。公使。特使。学使(科举时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试的官员)。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成语评论

赏贤使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很实在——简单来说,就是“谁有本事谁上,谁有贡献谁得奖”。比如某公司有个项目组,负责人小王不仅技术过硬,还主动帮同事解决难题,结果年底直接被提拔为部门总监,工资翻倍。这种“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强调“赏贤”和“使能”呢?举个反例就明白了。如果一家企业只按资历排辈,技术牛的新人永远被压着,老员工哪怕躺平也能升职,时间一长,谁还愿意拼命干活?反观历史上齐桓公重用管仲、唐太宗提拔魏征,都是因为跳出了身份限制,才让国家强盛起来。

再来看个接地气的场景。小区物业最近搞了个“居民智囊团”,专门邀请退休教师、工程师参与社区改造。原本总被吐槽的停车难问题,被这群“民间高手”用共享车位的点子解决了。这种让普通人发挥专长的模式,本质上就是“使能”的延伸——资源给对了人,效果立竿见影。

这里有个隐藏问题:如何避免“赏错人”或“用错人”?我的观察是,关键要看实际成果而非表面功夫。就像某创业公司老板说的:“我宁愿给连续三个月业绩垫底的销售总监降职,也不愿听他解释市场环境多糟糕。”毕竟,能解决问题的人,才配得上更好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赏贤使能”不仅适用于组织管理,个人成长也同理。朋友阿琳的故事就很典型:她白天是银行柜员,晚上却成了烘焙网红。后来干脆辞职开工作室,现在月入六位数。这何尝不是社会给她的“赏”——把时间精力投在真正擅长的事上,回报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动态公平”。它不是让人永远待在某个位置,而是像活水一样流动。就像华为的“全员持股”制度,既有能力的人能拿到更多股权,业绩下滑时也会相应调整。这种机制下,每个人都能看见希望,整个系统也会越来越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