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án
  • shǐ 使
  •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ǔ xián shǐ néng

成语解释: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成语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选拔人才

繁体字形:舉賢使能

英文翻译:appoint people on their merit

举贤使能的意思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使:1.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2.使用:使拖拉机耕地。这支笔很好使。使上点肥料。3.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4.假如。5.奉使命办事的人:使节。大使。公使。特使。学使(科举时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试的官员)。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成语评论

举贤使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特别实在——选对人,做对事。比如一家公司要开拓新市场,老板没有让亲戚顶岗,反而提拔了刚入职但能力突出的年轻人,结果团队业绩翻了三倍。这就是典型的“举贤使能”:不看资历看实力,不拼关系拼本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举贤”不可?自己培养老员工不行吗?举个例子,你家水管爆了,你是找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还是让从没摸过扳手的邻居帮忙?关键时刻用专业的人,效率就是不一样。企业用人也是同理——让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才能避免“外行指挥内行”的尴尬。

现实中,这个成语还藏着个职场冷知识。某互联网大厂曾做过实验:A组主管按资历晋升,B组主管必须从跨部门竞聘者中选拔。三年后,B组的产品迭代速度比A组快40%,员工离职率还更低。这告诉我们,“举贤使能”不是唱高调,而是实打实的竞争力。就像打篮球,教练要是总让关系户上场,球队迟早要输球。

不过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举贤使能”有了新内涵。以前可能更看重专业硬技能,现在沟通力、跨界思维这些软实力同样关键。就像有位做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他们团队最抢手的不是传统工程师,反而是既懂技术又会讲用户故事的产品经理。时代在变,“贤能”的标准也在进化,关键是要保持识人的慧眼。

最后说个接地气的观察。小区业委会改选时,原本呼声最高的退休干部落选了,最终当选的是个三十出头的数据分析师。这位年轻人用Excel整理了十年物业账单,把公共收益漏洞算得明明白白。你看,群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只要给真才实学的人机会,螺丝钉也能变成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