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ǎn
  • zhèng
  • l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ǎn zhèng bō luàn

成语解释: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成语出处: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纠正重大错误

繁体字形:返正撥亂

英文翻译:Back to normal

返正拨乱的意思

返:回:往返。遣返。流连忘返。一去不复返。我于13日返京。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拨:1.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拨门。拨船。拨开云雾。2.分出一部分发给;调配:拨粮。拨款。拨两个人到锻工车间工作。3.掉转:拨头便往回走。4.用于成批的人或物:工人们分成两拨儿干活儿。大家轮拨儿休息。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成语评论

什么是“返正拨乱”?这个成语乍一听像在说“把倒下的东西扶正”,其实它比喻纠正错误、恢复秩序的过程。比如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公司新上任的经理发现部门存在流程混乱,他通过重新梳理工作规范,三个月就让团队效率提升40%——这就是典型的返正拨乱

为什么需要这种“拨乱反正”的操作?试想你家客厅被孩子玩具堆成“灾难现场”,这时候必须有人站出来分类整理、划定收纳区。生活如此,社会运转更需要这种能力。就像前些年某城市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导致拥堵,交通局重新规划后,早高峰通行时间缩短了15分钟。

有人可能会问:“发现问题后直接改不就行了?”实际操作中远没这么简单。某连锁餐饮品牌曾因盲目扩张导致品控滑坡,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关闭百家门店、重建中央厨房,才重新赢回顾客信任。这说明返正拨乱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就像园丁修剪疯长的枝叶,短期看着心疼,长期才能让主干更茁壮。

在我看来,当代人尤其需要这种能力。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短视频导致作息紊乱,有个朋友给自己定了“手机宵禁”制度:每晚十点后所有社交APP自动锁定。这种主动校正生活节奏的做法,本质就是个人版的返正拨乱。它告诉我们:混乱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及时干预才能避免积重难返。

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出手整顿?有个简单标准:当某个系统开始持续产生负面效果时。就像去年我们小区垃圾分类执行走样,垃圾桶经常混杂堆放招来蚊虫。业委会重新制定投放规则,安排志愿者引导,两个月后分类准确率就从30%提升到85%。这个过程既没有推倒重来,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精准的局部修正。

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成功的返正拨乱往往伴随着创新思维。某中学班主任发现学生沉迷手机,没有简单没收设备,而是组织“21天屏幕时间挑战赛”,用集体监督机制帮助学生重建习惯。这种柔性调整比强硬禁止更有效,说明纠偏不一定非要板着脸说教,带着建设性的心态往往事半功倍。

与其等问题积重难返,不如在日常就培养“微调意识”。就像开车时需要不断修正方向盘保持直行,小到整理电脑文件夹,大到调整职业规划,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这种动态平衡的能力。毕竟,持续向好的状态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及时调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