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bù kě dài
成语解释:见“迫不及待”。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心情急迫
繁体字形:迫不可待
英文翻译:can scarcely wait
迫:[pò]1.压制;硬逼:迫使。2.接近:迫近。3.急促:急迫。从容不迫。[pǎi]〔迫击炮〕一种火炮。用座钣承受后坐力,身管短,构造简单,重量较轻,初速小,主要用于高射界射击,射角通常在45˚以上,弹道弯曲,适用于射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水平目标。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有人问,“迫不可待”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简单例子吧——比如你刚拿到驾照,一心想开车上路,哪怕天已经黑了,也非要拉着朋友出去“练手”。这时候朋友可能会笑着调侃:“你这迫不可待的样子,跟急着去救火似的。”这里的“迫不可待”既表达了急切的心情,又带着点夸张的幽默感。
有人疑惑:这个成语和“迫不及待”有什么区别?其实二者意思相近,但“迫不可待”更强调外部压力带来的急迫感。比如公司要赶在竞品之前发布新产品,老板在会议室拍着桌子说:“市场不等人,我们必须迫不可待地推进项目。”这种场景下,使用“迫不可待”更能体现形势所迫的紧张感。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网红奶茶店开业时,队伍排到马路对面。有人边看手表边跺脚,嘴里念叨着“再晚就赶不上接孩子了”。这时若用“她迫不可待地想离开队伍”,比单纯说“着急”更传神——既描绘了焦躁状态,又暗示了外部时间压力。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高效运转,确实让很多事都带上了“迫不可待”的色彩。
有个有趣的观察:当我们说“迫不可待要改变现状”时,这种急切可能成为双刃剑。去年邻居王叔退休后,迫不可待地报了书法班、摄影课、老年大学,结果三个月就累病了。这提醒我们,即便面对值得追求的目标,也要学会平衡急迫感和实际承受能力。就像烧开水,大火快煮固然省时,但小火慢煨才能熬出好汤。
最后分享个职场案例。新人小张接到首个重要任务时,连续三天熬夜赶工。主管发现后提醒:“迫不可待证明自己是好事,但持续高压可能影响判断力。”这句话点出了关键——急迫感需要智慧来驾驭。就像赛车手既要追求速度,更要懂得何时踩油门何时换挡,急而不躁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