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rì kě dài
成语解释:指为期不远
成语出处:明 海瑞《治黎策》:“夫以万全之力,视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系颈,计日可待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为期不远
繁体字形:計日可待
英文翻译:be able to attain the goal according to schedule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计日可待”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数着日子就能等到”,常用来形容事情很快会有结果,或者目标即将实现。比如:“新地铁线路的施工进度远超预期,通车已经计日可待。”这样的句子既点明了事件进展顺利,又传递了积极期待的情绪。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计日可待”而不用“指日可待”?其实这两个成语意思相近,但“计日”更强调通过具体计划或进度推算时间,比如一个项目有明确的里程碑,可以说“完成目标计日可待”;而“指日可待”更偏向笼统的乐观预估,比如“疫情结束指日可待”。细微的差别让表达更精准。
再举个例子:一位备考的学生如果每天按计划刷题、复盘,可能会对朋友说:“再坚持一个月,上岸计日可待!”这里用“计日”不仅体现时间短,还暗示了努力与规划的作用。相比之下,如果只是空喊“我肯定能考上”,反而显得缺乏依据。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理性支撑的场合。比如科技领域常说:“随着算法迭代,无人驾驶普及计日可待。”这里的“计日”背后是技术突破的数据支撑,比单纯说“快实现了”更有说服力。不过也要注意,过度依赖时间推算可能会忽略不确定性,保持期待的同时留有余地,才是更健康的心态。
最后不妨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真正符合“计日可待”?或许是明天要取的快递,或是月底要发的工资——这些有明确节点的事,用这个词再合适不过。而那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长期目标,或许更适合用“未来可期”来形容。分清场景,才能让语言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