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ér
  • f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 ér bù fǎn

成语解释: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成语出处:汉 王粲《为刘表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知错不改

繁体字形:迷而不返

英文翻译:be unrepentant

迷而不返的意思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返:回:往返。遣返。流连忘返。一去不复返。我于13日返京。

成语评论

迷而不返”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对?比如有人沉迷游戏,家人劝他早点休息,他却说“再赢一局就睡”,结果通宵到天亮。这时候朋友可能会感叹:“他这是迷而不返了!”这里的“迷”不仅是行为上停不下来,更指心态上拒绝清醒。

为什么会有人“迷而不返”?举个职场例子:小李为了升职拼命加班,身体亮红灯也不肯请假。同事提醒他:“工作重要,但健康才是本钱啊!”他却回答:“现在停下就前功尽弃了。”这种状态下,他其实陷入了“目标合理但方法错误”的迷局——明明想做好工作,却用损害健康的方式硬撑。

历史上商纣王的故事更典型。他明知酒池肉林会亡国,大臣比干劝谏时却说:“我就是要看看你们能忍到什么时候。”这种明知故犯的状态,恰如成语描绘的“迷失而不愿回头”。但换个角度看,这种“不返”背后是否藏着恐惧?比如害怕承认错误,担心改变带来的未知风险。

现代人更容易遇到温柔的“迷途”。比如刷短视频时总想着“再看五分钟”,结果两小时过去还在滑动屏幕。这时候的“不返”更像温水煮青蛙——舒适区让人丧失改变的勇气。但有趣的是,这种沉迷往往伴随着自我安慰:“大家都在这样,不算太糟”。

个人认为,避免“迷而不返”的关键在于建立“纠错机制”。就像开车用导航,当系统提示“您已偏离路线”时,聪明司机会立即调整方向。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觉察力:定期问自己“我现在的坚持是否仍有价值”。与其在迷雾中越陷越深,不如偶尔停下脚步,看看路标是否还在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