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ǎi fēng wèn sú
成语解释: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成语出处:清 俞蛟《梦厂杂著 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主语;指采集民间习俗等
繁体字形:採風問俗
英文翻译:learn local practices and customs
采:[cǎi]1.摘取:采茶。2.选取;搜集:采用。采购。采风。3.挖取(矿藏):采矿。采油。4.神态;精神:丰采。兴高采烈。[cài]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3.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哎,你听说过“采风问俗”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原本是指古代官员到民间收集风俗民情,现在嘛,更多用来形容主动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习惯。比如有人问:“老张最近咋老往山里跑?”我可能回他:“人家那是采风问俗呢,说要写本关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书!”
等等,这成语用起来有没有啥讲究?你别说,还真得注意场合。比如同事突然辞职去西藏旅游,你说他“采风问俗”就显得挺贴切;但要是邻居天天蹲巷口打听八卦,硬套这词可就变味了,对吧?
我自个儿觉着啊,现代社会“采风问俗”可比古代有意思多了。上个月我去云南古镇,跟着白族大姐学扎染,边干活边唠嗑,这不就是活生生的采风问俗?现在想想,这种接地气的交流比读十本民俗书都管用。
有人可能要问:“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还需要实地采风吗?”嘿,这话说对一半!你看短视频里各地风俗挺热闹,但隔着屏幕总像吃方便面——闻着香,嚼着没劲。去年我在成都亲眼看到川剧变脸,演员那个手法快得哟,跟手机上看完全两码事!
要说这成语的现实意义,我觉得特别适合用在跨文化合作里。比如公司要和海外客户谈生意,提前研究对方国家的商务礼仪,这不就是现代版采风问俗?我认识个做外贸的朋友,就因为提前学了中东客户的待客习惯,愣是把黄了的单子又救回来了。
说到底啊,采风问俗不只是个文绉绉的成语,它更像把钥匙,能打开理解不同文化的大门。下次见着有人认真研究陌生领域,不妨夸句:“你这采风问俗的劲头,赶上民俗专家啦!”保准对方听得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