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ong da bu jing
成语解释:博大而不寻常。闳:宏大。经:寻常。
成语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语言等
繁体字形:閎大不經
英文翻译:Hongdabujing
闳:1.巷门。2.宏大。3.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闳大不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很近。举个例子:某次团队会议上,小张突然提议:“咱们可以造一台能自动生产奶茶的机器人,顺便让它在路上送外卖,下个月就能上市!”在场的人面面相觑——这个计划听起来热闹非凡,但仔细一想,技术难度、成本投入、市场需求样样都不现实。这时候,同事老王就会嘀咕:“这方案是不是有点闳大不经了?”
核心问题:为什么人们会用“闳大不经”形容某些观点?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看似宏大,实则缺乏根基”。就像有人声称要“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全球贫困”,概念足够震撼,但具体的实施路径、资源匹配却只字不提。这种“画大饼”式的表达,往往是为了快速吸引注意力,却忽略了落地的可能性。
记得去年参加创业路演时,有个团队声称要“用AI重塑人类教育体系”。他们的PPT里满是“颠覆”“革命”这样的词汇,但问到师资培养、数据来源这些细节时,主讲人却开始含糊其辞。这种场景完美诠释了“闳大不经”——宏伟的框架下藏着经不起推敲的逻辑。
现实意义:如何分辨“宏大愿景”和“不切实际”?关键要看是否有“支撑点”。好比建房子,蓝图再漂亮也得先打地基。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多问几个“怎么做”:资源从哪里来?时间节点怎么安排?可能遇到哪些障碍?如果对方只能描述结果而说不清过程,很可能就落入了“闳大不经”的陷阱。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特别有警示价值。我们鼓励创新思维,但也要警惕那些“为宏大而宏大”的提案。就像写小说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固然重要,但如果主角能凭空变出航空母舰却不解释原理,读者就会觉得故事失去了真实感。生活中也是如此,再美好的构想都需要现实的锚点。
下次遇到令人热血沸腾的计划时,不妨先深呼吸三次。问问自己:这是切实可行的蓝图,还是披着理想外衣的空想?用“闳大不经”这面镜子照一照,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做出判断。毕竟,真正的进步往往始于脚踏实地的每一步,而非飘在半空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