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shān sī mǎ
成语解释: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繁体字形:青衫司馬
英文翻译:Blue shirt Sima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衫:1.单上衣:衬衫。汗衫。棉毛衫。2.泛指衣服:衣衫。长衫。
司:1.主持;操作;经营:司机。司炉。各司其事。2.中央部一级机关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部低,比处高):人事司。外交部礼宾司。3.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青衫司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藏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咱们先拆开来看,“青衫”指的是古代低级官员的青色衣服,“司马”是个官职名,合起来常用来形容那些有才华却不得志的人。比如有人工作能力很强却一直没升职,朋友可能会开玩笑说:“你这青衫司马的架势,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换身红袍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司马”来代表怀才不遇呢?其实这和古代官场制度有关。司马在唐朝是州郡的副职,听起来挺风光,但实际上多是闲职。就像现在某些公司挂着“总监”头衔却没啥实权的人,白居易当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就写过“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名句,把这种憋屈感说得特别传神。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名校毕业进了大厂,结果天天做报表整理数据,有天他自嘲:“我这青衫司马当得够久了,啥时候能带项目啊?”同事听了都懂——他这是用典故吐槽自己的职场现状呢。这种表达既含蓄又有文化味儿,比直接抱怨“怀才不遇”高明多了。
现在有人疑惑:这成语放到今天还适用吗?其实职场生态和古代官场挺像的。我见过不少技术大牛卡在中层管理岗,就像现代的“青衫司马”。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提醒我们:才能和机遇未必同步,关键是如何在等待中积累能量。就像白居易后来还是成了大诗人,可见暂时的“青衫”未必是坏事。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对“青衫司马”应该多些新解读。与其被动等待伯乐,不如主动创造价值。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在公司不受重视,却在B站讲历史故事火了。他调侃说:“我这司马不当了,改行当说书先生!”你看,时代变了,“青衫”未必只能靠别人来脱。
最后说个冷知识,古代青衫不只是官职象征,还和布料染色技术有关。当时青色染料便宜,所以成为低级官员的标配。这倒像极了现在职场新人穿平价西装的状态——表面光鲜,内里不易。不过话说回来,谁不是从青衫阶段过来的呢?重要的是保持向上生长的劲头,毕竟白居易湿了青衫之后,写的《琵琶行》可是流传千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