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rú mǎn yuè
成语解释:脸盘白白的、圆圆的像满月一样。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其相貌也,面如满月,目若青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面相
繁体字形:靣如滿月
英文翻译:the face is like the full moon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面如满月”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脸型圆润饱满,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充满光泽。比如:“邻居家的婴儿出生后,小脸红扑扑、肉乎乎的,真是面如满月。”这种描述既生动又形象,瞬间让人联想到健康、福气的模样。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夸小孩吗?”当然不是。比如古典小说中常写道:“那姑娘生得面如满月,眉目含情,一笑起来仿佛春风拂面。”这里形容的是一位成年女性,说明成语适用对象其实很广,重点在于突出面容的圆润与光彩。
现代人还爱用这个说法吗?有趣的是,随着审美变化,“面如满月”的使用场景也在迁移。比如在养生文章里能看到:“坚持早睡早起三个月,她原本憔悴的脸变得面如满月,整个人焕发活力。”这里不再局限于外貌,而是借满月的意象强调气血充盈的健康状态。
不过要注意文化差异。在追求瓜子脸的当下,有人可能会疑惑:“圆脸不是显胖吗?”其实这正是成语背后的智慧——古人以圆为美,认为饱满的脸型象征着福寿双全。就像中秋赏月时,谁会嫌满月太“胖”呢?饱满本身就是一种圆满的美。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容貌评价。试想用“面如满月”形容一位慈祥的老人:“奶奶虽然皱纹爬上了眼角,但那面如满月的笑容依然温暖如初。”这里传递的不只是外貌特征,更承载着岁月沉淀的从容气质。
下次看到圆脸的朋友,不妨试试用“面如满月”来赞美。比起直白的“你最近胖了”,这种说法既保留了文化韵味,又巧妙避开了敏感话题。毕竟,谁能拒绝被比作皎洁明亮的满月呢?语言的艺术,往往就藏在这些生动的比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