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rú huī tǔ
成语解释:同“面如土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补语、状语;指惊恐
繁体字形:靣如灰土
英文翻译:Face like ashes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灰: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炉灰。烟灰。2.尘土:灰尘。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5.消沉失望:灰心。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有人问:"面如灰土"到底形容啥样的人?简单说,就是形容人受惊或生病时,脸色像干掉的石灰那样惨白发灰。比如邻居张叔熬夜赶工时突然头晕,整张脸瞬间变得像糊墙的水泥浆,这就是典型的"面如灰土"。
上周办公室发生个现成例子。小李正偷摸刷手机,突然听见老板在背后咳嗽。他猛回头时脸色唰地变青,活像建筑工地上扬起的粉尘颜色。同事事后笑他:"你这反应,简直给成语词典配插图啊!"
有人疑惑:这和"面如死灰"有啥区别?其实前者侧重突然受惊的即时反应,后者更多指向长期颓丧的状态。好比突然看到账户亏钱是"面如灰土",连续三个月熊市煎熬才是"面如死灰"。
我个人观察,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个妙用场景。前些天陪朋友体检,医生看着CT片沉吟时,朋友脸色就像打印机卡纸时的灰暗色调。这种等待未知结果的忐忑,用"面如灰土"形容格外贴切。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里常带双关意味。某小说描写商人破产时写道:"他的脸色比合同上的违约条款还要灰败",既保留了传统意象,又增添了时代感。这种灵活运用,正是汉语的智慧所在。
要是用在日常对话,可以这样说:"昨儿电梯突然卡住时,老王的脸啊,跟手机没信号的加载图标似的,灰突突转圈圈。"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能让老词焕发新活力。毕竟语言就像调色板,关键看怎么调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