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rú tǔ sè
成语解释: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靣如土色
英文翻译:Look like the earth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面如土色”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来看一个例子:小明考试作弊被抓,老师突然叫到他的名字时,他吓得浑身发抖,面如土色,连手里的铅笔都掉在了地上。这时候,“面如土色”就像个放大镜,把人的惊慌失措直接画在脸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土色”而不是其他颜色?其实这里藏着老祖宗的观察智慧。土地的颜色灰黄暗淡,正像人受到惊吓时失去血色的样子。比如老张半夜走山路,突然看见黑影晃动,瞬间面如土色,转身就跑——这种画面感比直接说“害怕”生动十倍。
现代生活中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上周同事汇报方案被老板当场否定,我亲眼见他面如土色,手里的激光笔在投影幕布上抖出波浪线。比起说“他慌了”,用成语反而让场景更有记忆点。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语言里的调味料,用的时机对了,整句话都会“活”过来。
要注意的是,“面如土色”通常形容突发性的恐惧或病态。比如不能用来描述长期操劳的憔悴,那更适合“面黄肌瘦”。记得去年爬山遇到暴雨,同行的小姑娘看见闪电劈中附近树木,顿时面如土色瘫坐在地,这和连续加班三个月的气色差完全是两种状态。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中文里用颜色形容情绪的成语特别多,“面红耳赤”“唇红齿白”都是同类。但“面如土色”的独特在于它用自然界的元素作比喻,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全世界都有,比如英语说“as white as a sheet”(白得像床单),可见人类对表情的观察真是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