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hóng bó zǐ cū
成语解释: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成语出处:高阳《玉座珠帘》:“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渺视皇帝,话越说越多,也越离谱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
繁体字形:靣紅脖子麤
英文翻译:Blush and thick neck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脖:1.脖颈,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2.某些像脖颈一样的东西:脚脖子。拐脖儿。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粗:1.(条状物)横剖面大(跟“细”相对,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嗓门儿粗。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粗瓷碗。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儿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粗人。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你有没有遇到过和人争论到“面红脖子粗”的情况?比如同事坚持某个方案不可行,你据理力争时突然发现对方耳根发红、青筋暴起。这个成语就像自带画面感的表情包,精准捕捉了人在情绪激动时的生理反应。
核心问题:人为什么会“面红脖子粗”? 当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飙升会导致血管扩张。就像给气球充气时表面会泛红,我们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就会脸红,颈部肌肉紧绷则形成“粗脖子”的视觉效果。有趣的是,这种反应既能出现在激烈争吵中,也可能发生在害羞脸红时——都是身体对强烈情绪的诚实反馈。
来看个生活化的例子:“家长会上两位爸爸为教育理念争得面红脖子粗,班主任赶紧递上两瓶矿泉水。”这个场景里,递水的动作既化解了尴尬,又暗含“降火”的幽默感。可见成语使用不必拘泥于负面语境,关键在捕捉到那种情绪浓度爆表的瞬间。
延伸思考:如何避免陷入“面红脖子粗”的困境? 有次我在项目会上目睹两位同事争辩时,突然有人说了句:“我们脸这么红,会议室空调是不是该调低点?”这句话像按了暂停键,大家哄笑着结束了对峙。适时引入幽默就像给气球扎个小孔,能让紧张情绪自然释放。其实很多冲突的症结不在观点本身,而在表达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职场更推崇“平静而坚定”的表达。就像煮汤时的文火慢炖往往比猛火快炒更能入味,用平稳语调说“我理解你的顾虑,不过数据显示...”往往比提高音量更有说服力。这倒不是说情绪外露不好,而是选择更适合沟通场景的表达方式。
观察发现,善于管理情绪的人会像冲功夫茶般掌握火候:在观点碰撞时主动深呼吸,在察觉自己声音变调时喝口水,这些细微的调节动作就像给情绪装了个减压阀。毕竟,思想的火花不该被面部的涨红掩盖,真理的探讨也不必以脖子的粗细定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