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n
  • hóng
  • miàn
  • 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àn hóng miàn lǜ

成语解释:见“面红面赤”。

成语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等

繁体字形:靣紅靣緑

英文翻译:Red and green

面红面绿的意思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绿:[lǜ]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嫩绿。浓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lù]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成语评论

面红面绿”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时的样子——比如吵架时脸红脖子粗,或者紧张时脸色发青。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小明和小芳在班会上争论班级活动方案,小明突然提高嗓门说:“你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话音刚落,他的耳朵尖已经红得像煮熟的虾子,而对面的小芳脸色唰地变白,手指紧紧攥着笔记本。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这种成语在什么场合用最合适?其实只要遇到情绪剧烈波动的场景都能用。比如上周我去菜市场,看见摊主因为缺斤短两被顾客当众质问,摊主的脸就像霓虹灯似的,先是涨得通红,被围观群众指指点点后又变得铁青,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面红面绿”吗?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戏剧效果”。记得去年公司年会,新来的实习生做汇报时紧张得声音发抖,主管突然插话追问数据细节。实习生当时整张脸从额头红到脖子根,手里激光笔的光点像受惊的蝴蝶在投影幕布上乱窜。这种既尴尬又可爱的场面,用“面红面绿”来形容反而冲淡了紧张感,让后来大家回忆起来都忍俊不禁。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年轻人更爱用“社死现场”“尬到脚趾抠地”这些网络用语。但我觉得“面红面绿”这种传统说法反而更有画面感——就像在眼前铺开一卷水墨画,那种由内而外的情绪变化,比简单直白的表达更有韵味。下次遇到朋友讲述尴尬经历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说不定能让你的描述瞬间生动起来。

最后想说,情绪波动本是人之常情。就像上周我煮糊了锅差点引发烟雾报警器,对着焦黑的锅底又气又笑的样子,大概也符合“面红面绿”的状态。但转念想想,与其憋着生闷气,不如把这些鲜活的表情变化当成生活的调味料。毕竟,能痛快地脸红脖子粗,也是真实活着的一种证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