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n
  • hóng
  • ěr
  • c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语解释: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繁体字形:靣紅耳赤

英文翻译:flush with shame

面红耳赤的意思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赤: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2.泛指红色:赤小豆。面红耳赤。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赤卫队。4.忠诚:赤胆。赤诚。5.光着;露着(身体):赤脚。赤膊。6.空:赤手空拳。7.指赤金:金无足赤。8.姓。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两个人因为意见不合,突然涨红了脸、连耳朵都发烫的场面?这种时候我们常说他们"面红耳赤"。比如邻居张叔和李姨争论小区停车位分配方案时,张叔突然提高嗓门:"照你这办法,我家的三轮车往哪停?"李姨的耳根瞬间通红,手指着规划图直发抖。

为什么人们争执时会面红耳赤呢?其实这是肾上腺素激增的自然反应。就像上周同事小王和客户讨论方案时,客户质疑他的专业能力,小王虽然强装镇定,但脖子上的红晕已经出卖了他的情绪波动。这种生理反应就像身体自带的"警报灯",提醒我们注意情绪管理。

教室里也常见这样的场景。记得上个月初三(2)班讨论历史事件时,平时文静的晓婷突然拍着桌子说:"郑和下西洋明明比哥伦布早87年!"她白皙的脸庞顿时像煮熟的虾子,这个反差让全班同学都愣住了。这说明即便在学术讨论中,强烈的信念感也会触发身体反应。

这种现象是否只有负面意义?倒也不尽然。去年社区改造听证会上,七十岁的陈伯为争取无障碍设施,说着说着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尽管他面红耳赤,但这种充满人情味的表达反而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有时候,适度的情绪流露能让观点更有感染力。

在家庭场景中,这种状态往往暗藏关心。上周五晚上,楼上传来父子的争吵声:"你凭什么翻我日记!""我是你爸还不能看了?"虽然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但第二天早上看见他们并肩去菜市场的背影,就知道这不过是亲情特有的交流方式。

现代社会里,视频会议中的"面红耳赤"有了新形态。上周市场部的视频会议上,小林的摄像头突然模糊——原来是他激动挥手时碰到了镜头。虽然大家看不见他发红的脸,但语速加快三倍的声音和频繁推眼镜的动作,依然暴露了情绪波动。这提醒我们,情绪管理在虚拟空间同样重要。

观察这些生活片段会发现,"面红耳赤"就像情绪的晴雨表。它无关对错,关键是我们如何解读和应对。就像昨天在公园看到的场景:两个下棋的老先生为一步棋争得脸红脖子粗,十分钟后却勾肩搭背去买冰棍——这种收放自如的情绪表达,或许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面红耳赤的造句

  1. 造句 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
  2. 造句 为了这道问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3. 造句 只见他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拿起电话一阵乱拨,也不知是要拨给谁。
  4. 造句 别看他俩这会儿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肯定是哈哈一笑,啥事都没有。
  5. 造句 多少次我们僵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只因我们坚持自己才是对的。
  6. 造句 他们两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
  7. 造句 那天晚上,她父亲来拜访我父亲,走的时候一副面红耳赤,义愤填膺的样子。
  8. 造句 小刚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面红耳赤,侧目而视,回答不出来。
  9. 造句 火终于扑灭,但妻子却成了面红耳赤的泪美人。
  10. 造句 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