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miàn sī qù
成语解释:见“面面相觑”。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到家中问丈人丈母,两个面面厮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惊慌的表情
繁体字形:靣靣厮覷
英文翻译:being at a loss what to do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厮:1.男性仆人(多见于早期白话,下同):小厮。2.对人轻视的称呼:这厮。那厮。3.互相(多见于早期白话):厮打。厮杀。厮混。
觑:[qù]看;瞧:觑视。觑伺。小觑。面面相觑。冷眼相觑。[qū]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注意地看):偷偷儿地觑了他一眼。他微微低着头,觑着细眼。觑起眼睛,看看地面上有没有痕迹。
“面面厮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讨论谁去洗碗,结果谁都不接话,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空气突然安静。这时有人笑出声:“咱们这算不算面面厮觑?”所有人瞬间笑作一团,尴尬的气氛被打破。
为什么会用“面面厮觑”形容这种场景?其实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互动状态。比如公司会议上,领导突然问“这个项目谁愿意负责”,如果所有人都低头沉默、互相偷瞄,这种集体“卡壳”的场面,用“面面厮觑”就特别贴切。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严肃场合吗?完全不是。朋友聚餐时有人讲了个冷笑话,全场突然安静三秒,接着有人吐槽:“你们这面面厮觑的样子,比笑话本身更好笑!”轻松幽默的用法反而让语言更鲜活。
有意思的是,生活中“面面厮觑”往往成为转折点。记得去年社区组织植树活动,刚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动手,你推我让地站在原地。直到有位大爷说“咱们别面面厮觑了,我挖第一个坑”,这才带动所有人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这种从僵持到行动的转变,恰恰印证了成语背后的动态过程。
有人觉得这个成语过时吗?我倒认为它像语言工具箱里的万用扳手。现代职场中,当视频会议里大家突然集体掉线,屏幕上只剩面面相觑的定格画面,年轻人也会调侃:“我们这是达成面面厮觑成就了。”老词新用反而碰撞出时代趣味。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不妨试试这个词。它不仅仅是描述静止画面,更暗含着突破僵局的契机——毕竟面面相觑之后,总得有人先开口说话。就像黑夜过后是黎明,语言的力量往往藏在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