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luán xiáng fèng
成语解释:谓英俊才识之士。
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诸公飞鸾翔凤,望重时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飛鸞翔鳳
英文翻译:Flying phoenix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翔:1.盘旋地飞:飞翔。2.同“详”3.:翔实。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提到“飞鸾翔凤”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会先愣一下——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很简单,这四个字原本是形容姿态优美的鸾鸟和凤凰在空中翱翔,后来被用来比喻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我们可以说:“这家初创公司的核心团队堪称飞鸾翔凤,既有深耕技术二十年的架构师,又有擅长市场破局的年轻策划人。”
为什么用“飞鸾翔凤”而不是直接说“人才济济”?关键在于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想象两只神鸟展翅的画面,既突出了个体的独特性,又暗含群体协作的美感。就像我们在评价跨部门合作项目时可以说:“设计部和研发部的这次配合真是飞鸾翔凤,概念图刚定稿,原型机就同步完成了适配测试。”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在职场语境中的使用频率正在回升。某互联网大厂的人力总监在年度报告中写道:“我们需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能飞鸾翔凤的跨界人才。”这种用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底蕴,又赋予了对复合型能力的新要求,比直白的“多面手”更有韵味。
普通人怎么用好这个成语?试着在推荐信里写:“张女士在社区公益活动中展现出飞鸾翔凤般的组织能力,既能统筹全局,又能关注到每个志愿者的特长。”这样的表达既专业又不落俗套,比堆砌“认真负责”之类的形容词更能让人记住。
个人认为,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转化需要把握分寸。就像“飞鸾翔凤”既不能滥用成万能夸赞词,也不必束之高阁。最近看到有位美食博主形容新派融合菜是“厨艺界的飞鸾翔凤”,这个比喻就恰到好处——既点出了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又呼应了菜肴本身的美感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正在社交媒体上衍生出新玩法。有网友调侃自家猫狗组合是“宠物界的飞鸾翔凤”,高冷布偶猫和热情金毛的互动视频配上这个标签,意外收获百万点赞。这种幽默化使用虽然偏离原意,却让古老成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