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xiáng fèng wǔ
成语解释:犹言龙飞凤舞。
成语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山势自西北来,如龙翔凤舞,掀腾而下,至凤凰山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龍翔鳳舞
英文翻译:the dragon soars , the phoenix flies aloft -- dance in swirling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翔:1.盘旋地飞:飞翔。2.同“详”3.:翔实。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舞: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龙翔凤舞”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舞台上,杂技演员的绸带在空中划出流畅的弧线,配合鼓点翻转腾跃,那姿态既像游龙穿云,又似凤凰振翅,观众席爆发出阵阵惊叹——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表现,正是"龙翔凤舞"的最佳注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龙凤作比喻?其实这源于中华文化对两种神兽的独特认知。就像现代人用"燃爆全场"形容演出效果,古人则用"龙翔凤舞"描绘那种既磅礴又灵动的美感。去年我在敦煌看飞天壁画时,衣袂飘飞的线条突然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新理解——原来动态的美可以跨越千年依然鲜活。
当我们在城市广场看到大爷们挥动12米长的太极绸时,红绸翻卷如火焰升腾,动作行云流水。这场景虽不似古籍记载的皇家庆典那般华丽,但谁说市井间的生机勃勃,不正是另一种接地气的"龙翔凤舞"呢?
值得思考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还能怎样延伸?去年科技展上,无人机编队组成的流光凤凰冲上夜空,数字龙纹在LED幕墙上流转,传统意象与新技术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奇观。这种古今交融的创新,或许正在为"龙翔凤舞"注入当代注解。
有个有趣现象:人们在形容书法佳作时也爱用这个成语。王羲之《兰亭序》里,字迹时而如蛟龙出海般遒劲,时而似凤尾轻扫般飘逸。这种动静相生的艺术表现力,恰恰印证了好的创作既能展现力量,又饱含柔情。下次看到街边老艺人写地书,不妨驻足感受笔锋里的那份潇洒气韵。
语言就像活水,总在时代浪潮中泛起新的涟漪。"龙翔凤舞"从最初的祭祀场景,到如今泛指出类拔萃的表现,这个演变过程本身就像一幅动态长卷。当我们用这个词赞美运动健儿的矫健身姿,或是惊叹于AI生成的动态艺术时,传统文化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延续着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