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ān
  • d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ú mǎ qiān dāo

成语解释: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成语出处:《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平庸之才

繁体字形:駑馬鉛刀

英文翻译:Cabochine

驽马铅刀的意思

驽:1.驽马。2.比喻人没有能力:驽钝。驽才。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铅:[qiān]1.金属元素,符号Pb,原子序数82。银灰色。铅及其化合物均有毒。用于制造蓄电池和铸造铅字。也用作耐硫酸腐蚀、防放射线的材料。2.用石墨作笔心的笔叫铅笔。[yán]铅山,地名。在江西东部。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驽马铅刀"?这个成语常让人联想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场景。就像我那位坚持用Windows XP处理数据的同事,他的老式笔记本电脑运行速度堪比蜗牛,每次看到他在等待系统响应时喝茶的样子,我都觉得这就是现代版的驽马铅刀

某次公司接了个急单,项目经理偏要让实习生用Excel处理百万级数据。看着那些不断报错的单元格,我突然明白:工具与能力的错配,就像让毛驴拉跑车。这时候有人问:"既然知道效率低,为何不换方法?"其实工作中常遇到这种困境——既有的流程惯性、人员的技能局限,往往让人陷在低效模式里难以自拔。

这引出一个核心问题:成语强调的到底是批判还是鼓励?细看典故出处,班固在《答宾戏》中说"铅刀贵能一割",看似贬义中藏着积极意味。就像我邻居张叔,用着按键手机却经营着小区最火的蔬果团购群。工具虽旧,他用记事本和电话簿照样玩转社区电商。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在AI技术普及的今天,很多传统从业者仍在用"土法子"。有次看到菜场大妈用算盘和二维码双管齐下结账,这种新旧交融的画面让我思考——所谓"驽马",或许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就像我表弟用二手相机拍短视频,设备虽旧,创意内容照样收获十万点赞。

换个角度想,这个成语更像面镜子。当我们在嘲笑他人"驽马铅刀"时,是否也该审视自己?就像去年我坚持用手绘做方案被客户嫌弃,后来改用PPT动画反而效果平平。工具与能力的适配,终究需要动态平衡。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该换马磨刀,何时该扬长避短。

最后想到个有趣现象:博物馆里陈列的青铜刀剑,当年何尝不是战场上的"铅刀"?时移世易,曾经的局限反成历史见证。这让我觉得,对待生活中的"驽马铅刀",不妨多些包容——谁知道今天的笨拙,会不会成为明天的怀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