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cái
  • xu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cái dà xué

成语解释: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繁体字形:高才大壆

英文翻译:University of high ability

高才大学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成语评论

提到“高才大学”,很多人会联想到“精英教育”或“顶尖人才”。但这个词组本身并非成语,而是对高水平学府的描述。今天咱们用几个成语来聊聊“教育”和“成长”的关系,或许能带来新启发。

饮水思源——“李教授在获得国际奖项时,特意感谢了母校高才大学的启蒙教育。”这里藏着个问题:为什么成功者常强调“根源”的重要性?其实就像大树需要稳固的根系,人的成就也离不开基础阶段的积累。我常觉得,现代社会追捧“速成班”,反而容易忽略基本功的价值。

厚积薄发——“高才大学图书馆的凌晨灯火,见证着无数厚积薄发的故事。”有人问:积累到什么程度才算够?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观察过身边优秀的人,他们更像马拉松选手——持续前进比突然冲刺更重要。就像竹子前四年只长3厘米,第五年却每天长30厘米。

青出于蓝——“这位打破芯片技术壁垒的团队带头人,正是高才大学某院士的得意门生。”学生超越老师是必然规律吗?未必,但好的教育确实能创造可能性。有个有趣现象:顶尖学府里最受尊敬的教授,往往最乐于被学生质疑。这种开放氛围,或许就是突破性创新的土壤。

知行合一——“高才大学创业基地里,学生们正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助农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到底多重要?去年参观某高校孵化器时,我注意到个细节:成功项目的学生团队,都在大一时就参与过田野调查。知识像种子,只有埋进现实的土壤才会发芽。

教育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这些成语背后的智慧,既在提醒我们尊重规律,也在鼓励突破框架。当我们在讨论“高才大学”时,或许更应该关注它如何培养既能扎根现实、又能仰望星空的人。毕竟,真正的“高才”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让知识流动起来,像活水般滋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