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cái
  • xu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cái bó xué

成语解释: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成语出处:《周书·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上卅、上郡岁一人,下卅、下郡三岁一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繁体字形:高才博壆

英文翻译:Talented and knowledgeable

高才博学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成语评论

咱们常说某人“才高八斗”,这词儿听着挺玄乎,但说白了就是夸人特别有本事。比如老张不仅能写代码修电脑,还能顺手帮邻居孩子解奥数题,大伙儿都说他是“行走的百科全书”。这时候有人可能想问:“八斗到底是多少?为啥用这个单位?”其实这来自古代一个典故——南朝谢灵运夸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后来就成了夸人厉害的代称。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里新来的李医生,既会针灸又懂营养学,连阳台种菜都能讲出植物学门道。这种跨领域的本事,用“博古通今”形容再合适不过。可能有人纳闷:“现在知识这么细分,真有人啥都懂?”其实这里的“博”不是指样样精通,而是强调知识面广且能融会贯通。就像李医生给病人开药方时,会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数据,这就是博学的实际应用。

说到“学富五车”,我倒想起大学时的王教授。他办公室堆着半人高的文献资料,但最让人佩服的不是藏书量,而是他总能把晦涩的理论讲成生活故事。比如用煮火锅解释化学反应,拿拼乐高比喻建筑设计。这时候核心问题来了:“知识多就等于高才吗?”个人觉得,真正的“高才”在于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像王教授,他书房里的书可能真能装满五辆小推车,但更重要的是他能让这些知识活起来。

现在很多家长逼孩子背成语,其实不妨换个思路。与其死记硬背“满腹经纶”,不如带孩子去科技馆动手做实验。当孩子自己捣鼓出会跑的机器人,那种眼睛发亮的瞬间,不就是“高才”的萌芽吗?毕竟在这个AI都能写诗的时代,单纯的知识储备已不够看,关键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最近看直播发现个有趣现象:有个农村大姐用化学知识教人腌酸菜,用物理原理改良土灶,评论区都说她是“被埋没的科学家”。这让我想到“大智若愚”这个词——高才博学未必都要端着架子,能把学问用在改善生活上,才是真本事。就像腌酸菜要控制菌群活跃度,这和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原理其实异曲同工。

说到底,高才博学不该是挂在墙上的奖状,而是流动在生活里的智慧。当外卖小哥用拓扑学规划送餐路线,家庭主妇用统计学分析买菜开支,这些日常里的“小聪明”,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才学兼备?知识就像工具箱里的扳手,用得顺手才是好扳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