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
成语解释: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精神不集中
繁体字形:魂不守捨
英文翻译:one 's mind is somewhat unhinged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守:1.护卫;防守。与“攻”相对:守卫。坚守阵地。2.遵循;遵守:守约。守信。守法。3.看守;守候:守门。守着病人。4.挨着;靠近: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5.古又同“狩(shòu)”。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魂不守舍”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心神不宁、注意力涣散的状态。比如你正在开会,但满脑子想着昨晚的争吵,领导提问时你答非所问——这就是典型的“魂不守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会陷入这种状态?答案可能比我们想的更普遍:当情绪或压力超过大脑处理能力时,意识就会像断线风筝一样失控。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刚收到心仪公司的面试通知,本该好好准备,但他却盯着电脑屏幕发呆,手里的笔转了三十分钟。这种“魂不守舍”背后,其实是期待与焦虑的拉锯战。我们不妨自问: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不妨试试“切割法”——把大目标拆成具体动作,比如先整理简历、再模拟面试,用行动把飘散的注意力拽回当下。
有趣的是,现代人比古人更容易“魂不守舍”。手机推送、多任务处理、信息爆炸,这些都在悄悄削弱专注力。我曾试过关闭通知两小时,发现工作效率反而提升。这让我想到:或许“魂不守舍”不全是个人问题,更是环境影响的产物。就像在喧闹的菜市场读书,任谁都会分心。
再来看个正向案例:小红备考时总走神,后来她发现每天下午4点注意力最集中,于是调整学习时段,效率明显提升。这说明“魂不守舍”并非绝症,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当察觉自己心不在焉时,与其强行逼迫,不如像调试机器那样,找到卡壳的零件。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魂不守舍”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那我们是否应该偶尔允许自己“掉线”?就像电脑需要重启,人脑或许也需要定期清理缓存。下次再走神时,不妨深呼吸三次,给自己泡杯茶,让思绪像茶叶般慢慢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