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i
  • gǒu
  • c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fēi gǒu cuàn

成语解释: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

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日寇投降后,这个大佐特务,被人们撵的鸡飞狗窜,他的党羽,纷纷落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惊乱

繁体字形:鶏飛狗竄

英文翻译:Chicken flying and dog running

鸡飞狗窜的意思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窜:1.逃跑;乱跑:流窜。抱头鼠窜。2.改易(文字):窜改。点窜。

成语评论

“鸡飞狗跳”这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看个场景:家里有两个小孩追逐打闹,玩具散落一地,爸爸追着喂饭,妈妈急着收拾残局。这时候奶奶笑着摇头:“哎哟,这真是鸡飞狗跳的!”——你看,不需要真看见鸡和狗,这个成语就能把混乱热闹的场面说活了。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偏偏用鸡和狗来形容混乱?其实这源自农村生活观察。鸡受惊会扑棱着翅膀乱飞,狗激动了会满院子乱窜,这两种动物凑在一起,可不就是闹腾的经典画面嘛。不过现在城里人用这个成语,更多是带着调侃的意味,比如同事可以说:“新项目上线这几天,办公室天天鸡飞狗跳的。”

换个角度想,鸡飞狗跳真就是坏事吗?我倒是见过不少创业者把公司初期的忙乱称作“甜蜜的鸡飞狗跳期”。有位开咖啡馆的朋友说:“刚开始试营业那周,咖啡机罢工、员工送错单、顾客排长队,那叫个鸡飞狗跳!但现在回想起来,全是值得珍藏的回忆。”你看,同样的词换个语境,就从抱怨变成了充满人情味的奋斗故事。

有没有发现这个成语的妙用?它不仅描述混乱,还自带画面感和幽默感。下次遇到朋友手忙脚乱准备聚会,不妨笑着来句:“需要帮忙吗?看你这鸡飞狗跳的架势。”既表达了关心,又化解了对方的尴尬。这种接地气的表达,可比直接说“你好忙啊”生动多了。

现代社会虽然少了真实的鸡犬相闻,但“鸡飞狗跳”的生命力反而更旺盛了。它像面哈哈镜,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自嘲的乐趣。想想看,比起冷冰冰的“工作繁忙”,用“最近项目搞得鸡飞狗跳”是不是更能引发共鸣?这种语言智慧,正是汉语历经千年仍生机勃勃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