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fēi gǒu tiào
成语解释: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成语出处: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惊乱
繁体字形:鶏飛狗跳
英文翻译:general turmoil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跳:[tiào]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táo]古同“逃”。
“鸡飞狗跳”到底是个什么画面?想象一下周末早晨,你正想睡个懒觉,结果楼上邻居突然开始装修,电钻声震耳欲聋,家里养的猫被吓得满屋乱窜,打翻了桌上的咖啡杯。这时候你跳起来抢救文件,拖鞋却飞到了窗台上——这不就是活生生的“鸡飞狗跳”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家庭混乱吗?”其实不然。上周公司临时接到紧急项目,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同事的讨论声混作一团,主管举着任务单在工位间来回穿梭,连饮水机都被撞得哐当作响。实习生小王盯着屏幕喃喃自语:“这简直是职场版的鸡飞狗跳啊!”
为什么古人会用动物来形容混乱场面?观察菜市场早市就能找到答案。卖鱼摊的水盆被打翻,几条鲫鱼在地上扑腾,摊主急着抓鱼时碰倒了鸡笼,受惊的母鸡扑棱着翅膀飞上猪肉摊,隔壁拴着的看门狗突然狂吠起来——这种连锁反应的混乱,确实比直接说“很乱”更生动传神。
现代生活中怎么巧妙运用这个成语?上周陪朋友去幼儿园接孩子,刚进教室就看到个小男孩把积木塔推倒,彩色塑料块哗啦啦滚到门口,三个小朋友追着弹力球跑圈,老师手里的点名册被风扇吹得哗哗响。朋友脱口而出:“这场面,真是每日准点的鸡飞狗跳时刻。”周围家长都会心一笑,这种带着幽默感的形容反而缓解了焦躁情绪。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成语的“动态感”,它不像“乱七八糟”那样呆板,而是让人眼前立刻浮现出带有声音和动作的画面。更妙的是,它总暗示着混乱终会平息——鸡终究会回窝,狗总会安静下来,就像我们终能理清满地狼藉的生活碎片。
下次遇到手忙脚乱的情况,不妨试试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当你说出这个词的瞬间,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跳出了焦虑情绪,转而用旁观者的视角发现这些混乱场景里隐藏的趣味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