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éng xiāo wàn lǐ
成语解释: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南唐·李中《献张拾遗》诗:“献替频陈忠誉播,鹏霄万里展雄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前程远大
繁体字形:鵬霄萬裏
英文翻译:have a bright future
鹏:古代传说中最大的鸟。
霄:云;天空:重霄。云霄。九霄云外。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鹏霄万里”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气势?比如你朋友辞职创业时,可以拍拍他肩膀说:“祝你的事业如大鹏展翅,鹏霄万里!”这时候对方不仅能感受到祝福,还会被这种“一飞冲天”的意象鼓舞。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事业上吗?其实不然。去年我辅导表弟高考填志愿,他说想报考航天专业,我立刻用上了这个成语:“选自己喜欢的领域深耕,未来定能鹏霄万里。”你看,只要涉及突破现状、追求卓越的场景都能灵活使用。
最近看科技新闻时注意到个有趣现象。某AI公司发布新产品时,配图是展翅的巨鸟掠过云层,配文写着“技术创新,鹏霄万里”。这种用法跳出了传统语境,把成语和现代科技结合,反而让人耳目一新。这说明古老成语完全能焕发新生机。
有读者可能会疑惑:用这么宏大的词会不会显得浮夸?我的经验是,关键看语境。上周参加读书会,听00后小姑娘分享时说:“每天背30个单词,两年后我的英语水平也能鹏霄万里吧?”全场都笑了——这种反差萌的用法既认真又可爱,反而比死板的励志语录更有感染力。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近年使用场景正在拓宽。去年参加乡村振兴论坛时,听到有专家说:“要让特色农产品乘着电商东风鹏霄万里。”这种嫁接传统产业与现代渠道的说法,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契合时代脉搏,是个聪明的语言创新。
不过要提醒的是,光有“鹏霄万里”的志向还不够。就像邻居家开烘焙工作室的小夫妻,他们白天研发新品,凌晨三点还在调试包装盒。有天我问他们累不累,丈夫擦着面粉笑道:“大鹏也要先学会扑腾翅膀嘛。”这句话让我记到现在——再美好的愿景,都需要脚踏实地的积累。
最近整理旧物时翻到爷爷的日记本,1948年他记录离乡求学时写道:“此去鹏程九万里,不负少年头。”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另一种魅力:它承载着代际之间的精神传递。那些写在泛黄纸页上的期待,穿越七十年光阴,依然能在新时代找到共鸣。
或许我们不必纠结成语的“正确用法”。语言本就是流动的,就像上周在儿童画展看到小朋友画的彩虹色大鹏,解说牌写着“我的梦想鹏霄万里”。当稚嫩的笔触遇见千年典故,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本身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