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tūn wàn lǐ
成语解释:气:气势;吞:吞掉。形容气魄宏大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势
繁体字形:氣吞萬裏
英文翻译:It's breathless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气吞万里”这个成语,听起来就带着一股磅礴的气势。比如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可以这样用:“站在长城烽火台上远眺,群山连绵不绝,云雾翻涌如海,仿佛巨龙蜿蜒盘旋,气吞万里之象尽收眼底。”这样的画面感,让人瞬间联想到广阔天地间的壮丽。
有人可能会问:“气吞万里只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象吗?”当然不是。比如描述人物时可以说:“那位企业家在行业论坛上的演讲,字句铿锵有力,布局全球市场的战略规划,真叫人有种气吞万里的震撼。”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宏大感,又赋予了现代职场的新鲜注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并非只能用在“大场面”。我曾见过有人这样描写家乡变化:“十年前还是一片荒滩的江岸,如今高楼拔地而起,跨江大桥如银链横空,小城的发展竟也走出了气吞万里的节奏。”这种用法打破了常规认知,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或许你会疑惑:“用这么夸张的成语会不会显得不真实?”其实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就像写航天工程时可以说:“从发射场升空的火箭拖着橘红尾焰直刺苍穹,那一刻的航天人,确实在用科技之力演绎着新时代的气吞万里。”既有现实根基,又保留了语言张力。
个人觉得,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气吞万里”不应只是书本里的古老词汇。年轻人讨论创业计划时,用“咱们这个项目要做出气吞万里的格局”来互相激励;健身爱好者突破极限时,用“今天在跑步机上跑出了气吞万里的气势”来自我调侃——让传统文化活在日常对话里,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
最后要提醒的是,这个成语自带“大开大合”的属性。用在描写细腻情感的场景可能不太合适,但若是描述历史转折点:“淝水之战中,谢玄以八万北府兵对抗前秦百万大军,背水一战的勇气何尝不是另一种气吞万里?”这样的用法既符合史实,又拓展了成语的表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