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g jī dàn fàn
成语解释:见“黄齑白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房德日常不过黄齑淡饭,尚且自不全,间或觅得些酒肉,也不能够趁心醉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黄韲淡飯
英文翻译:Huang Jiandan's rice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齑:1.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的细末。2.细;碎:齑粉。
淡: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2.(味道)不浓;不咸:一杯淡酒。淡而无味。菜太淡,再放点盐。3.(颜色)浅:淡青。淡绿。颜色很淡。轻描淡写。4.冷淡;不热心:淡然处之。淡淡地答应了一声。5.营业不旺盛:淡季。淡月。近来生意很淡。6.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淡事。扯淡。7.姓。
饭:1.煮熟的谷类食品。特指米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饭。晚饭。
“黄齑淡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形容的是简单朴素的饮食,字面意思是发黄的腌菜和清淡的米饭,引申为生活清贫却知足常乐的状态。比如老张退休后常说:“现在每天黄齑淡饭,反而觉得肠胃舒服,心里踏实。”你看,这可不只是吃的问题,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物质这么丰富,为什么还要提“黄齑淡饭”?举个真实例子——纪录片《人生果实》里的老夫妻,自己种菜做饭,碗里常常就是萝卜汤配糙米饭。他们用行动证明:简单饮食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健康,更是对生活节奏的掌控感。这种“主动选择”的简朴,和“被迫将就”的寒酸完全不是一回事。
再来看文学作品中怎么用。鲁迅在《朝花夕拾》里写私塾先生“黄齑淡饭度日,却把藏书当珍宝”,这里既描绘物质清贫,更突显精神富足。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流行“断舍离”,表面看是减少物品,实则是腾出空间给真正重要的事物。成语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恰恰说明人类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
不过要避免极端化理解。我见过有人为了追求“淡泊”天天啃馒头,结果营养不良。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就像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用廉价猪肉研究出东坡肉,既省了开销又吃得讲究。这说明“黄齑淡饭”不是苦行,而是用有限资源活出滋味的能力。
最近有个有趣现象:一线城市的白领开始组团去郊区种菜。他们周末放下手机,在泥地里忙活半天,最后带着几根歪扭扭的黄瓜回家。朋友小王说:“虽然超市买菜更方便,但自己种的拌点酱油都觉得特别香。”这种体验或许就是现代版“黄齑淡饭”的魅力——在快节奏中创造慢时刻,用简单事物唤醒感知力。
说到底,这个成语更像面镜子。有人看见清贫,有人看见智慧;有人觉得过时,有人发现新意。我倒觉得它像手机里的“省电模式”——偶尔切换到这个状态,反而能看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毕竟生活的电量有限,与其耗尽在无关紧要的事上,不如学着给日子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