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ǐ yá wéi huá
成语解释:谓谗言造成灾祸。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齒牙為猾
英文翻译:A cunning tooth is a cunning tooth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猾:狡猾:奸猾。猾吏。
说到“齿牙为猾”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一头雾水。这词到底啥意思?其实它指的是“用言语挑拨是非、制造矛盾的行为”——比如有人故意传闲话,结果害得朋友吵架,这就是典型的“齿牙为猾”。
举个现实例子:办公室里小王对小李说:“听说领导觉得你最近工作不积极。”可领导根本没说过这话。结果小李信以为真,从此对领导心生芥蒂。这种因一句虚构的话引发的矛盾,不正是“齿牙为猾”的鲜活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谣言有啥区别?关键在于“故意性”。比如朋友开玩笑说“你穿这衣服显胖”是口无遮拦,但若刻意编造“小张说你坏话”来离间他人,就构成了“齿牙为猾”。前者可能无心,后者必然带毒。
我观察到,社交媒体时代这种现象更需警惕。某博主在视频里暗示:“某明星私下人品极差”,却不提供证据。这类模糊指控就像暗箭伤人,既规避法律风险又达到中伤目的,堪称现代版“齿牙为猾”的变种。
换个生活场景:亲戚聚会时,表姐悄悄告诉你:“你妈说更疼你弟弟。”其实老人家从没这样比较过。这种家庭关系中的挑拨,往往造成多年难以愈合的裂痕,足见言语的破坏力远超想象。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容易被“齿牙为猾”蛊惑?心理学中有个“消极偏见”理论——人类对负面信息更敏感。就像白纸上有个黑点,我们总会先注意到那个黑点,这正是谣言传播的温床。
作为文字工作者,我认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语言是双刃剑。古人用“三思而后言”教导慎言,今天面对即时通讯的便利,我们更需建立“信息过滤器”。下次听到劲爆消息时,不妨先问自己:这话的源头可信吗?传播它会造成什么后果?
最后看个反转案例:小陈听到同事说他坏话,没有立即发火,而是当面核实。结果发现是有人曲解了原意,误会就此化解。这个应对方式或许能给我们在面对“齿牙为猾”时,提供新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