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ǐ yá yú huì
成语解释:慧:通“惠”,好处。指帮人说好话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余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说好话
繁体字形:齒牙余慧
英文翻译:Teeth and teeth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余:1.剩下来的;多余的:余粮。2.零数: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称代词。我。4.“餘”,另同“馀”
慧:1.聪明:智慧。聪慧。慧心。2.姓。
哎,你说这“齿牙余慧”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形容人说话时不仅言辞犀利,还能留下让人回味的智慧。举个例子,比如老张劝小李别冲动辞职时说:“年轻人啊,路得一步一步走,急不得——你现在觉得公司没前途,可谁又能一眼看到十年后呢?”这话听着像唠叨,但细品下来,可不就是“齿牙余慧”嘛!
等等,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啊?依我看呐,它强调的是言语背后的“长效价值”。就像你吃完糖葫芦,竹签上还沾着糖渣儿,虽然不起眼,但舔一口照样甜滋滋的。好比王老师当年在课堂上随口说的“读书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忘记后还能重新思考”,二十年后学生聚会时大伙儿还在念叨这事儿。
你问我这成语现在还用得上吗?嘿,别说,在短视频刷屏的时代反而更珍贵了!前两天看直播,有个网红说:“别老盯着粉丝数,得想想你能给观众留下什么‘脑回路余震’。”这话糙理不糙,可不就是新时代的“齿牙余慧”嘛。
说到这儿啊,我倒有个观察:现代人总爱追求“干货”,却常忽略那些看似随意的智慧碎片。就像我姥姥常念叨的“晴天修屋顶,雨天好乘凉”,小时候觉得老掉牙,现在自己当家了才咂摸出滋味来。所以说啊,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日常对话里。
最后扯句实在的,咱们平时聊天别光顾着抖机灵,偶尔也留点“齿牙余慧”给别人。就像喝功夫茶,第一泡浓烈,第三泡回甘,好的对话也该有余韵不是?下次遇到别人给你提建议,先别急着反驳,说不定里头就藏着五年后才能领悟的宝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