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pán qiú jié
成语解释:犹言旋绕纠结。
成语出处:徐珂《清稗类钞·植物·银杏》:“根中生古藤,大亦合围,龙蟠虬结而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龍蟠虯結
英文翻译:Dragon curling and Qiu knot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蟠:屈曲;环绕:龙蟠虎踞。
虬:1.虬龙。2.拳曲:虬须。虬枝(拳曲的枝条)。
结:[jié]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结绳。结网。结彩。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活结。死结。蝴蝶结。3.发生某种关系;结合:结仇。结社。结为夫妻。4.凝聚;凝结:结晶。湖面结了一层冰。5.结束;了结:结账。归根结底。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6.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保结。具结。7.姓。[jiē]长出(果实或种子):树上结了不少苹果。这种花结子儿不结?。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又大又多。
“龙蟠虬结”这个词,乍一听有点玄乎,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形象。“龙”和“虬”都是传说中的神兽,一个盘旋,一个缠绕,合在一起就形容事物像藤蔓一样复杂纠缠。比如公司里部门之间责任划分不清,互相推诿,领导开会时忍不住说:“这个问题龙蟠虬结,得先理清脉络才能解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龙和虬来比喻?”其实这和成语的文化背景有关。古人用龙象征强大却难以掌控的力量,虬则代表弯曲却坚韧的特性。就像生活中有些矛盾看似无解,但换个角度观察,或许能找到突破口。比如朋友借钱后关系变僵,两人心里都憋着话,像打了死结的绳子——这时候主动沟通,反而能让“虬结”慢慢松绑。
记得去年帮父母整理老房子,翻出一团缠满橡皮筋、数据线的旧插排。我妈在旁边笑:“这线头龙蟠虬结的,跟咱家那几件亲戚纠纷似的。”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很多复杂问题就像理线头,找到关键点轻轻一抽,乱麻自解。与其抱怨“剪不断理还乱”,不如动手去梳理。
说到现实应用,城市规划者最懂这种“纠缠之美”。高架桥纵横交错,地铁线路在地下穿行,乍看像龙蛇盘踞,但正是这种立体设计让千万人高效通行。这提醒我们:表面的复杂未必是坏事,关键要看背后是否有内在逻辑。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先深呼吸,告诉自己:“龙蟠虬结的风景里,或许藏着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