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bú kě dǎng
成语解释: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来势迅猛
繁体字形:勢不可擋
英文翻译:be a trend which cannot be halted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挡:[dǎng]1.拦住;抵挡:拦挡。挡住去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件单衣可挡不了夜里的寒气。2.遮蔽:挡风。挡雨。山高挡不住太阳。3.(挡儿)挡子:火挡。炉挡儿。4.排挡的简称:二挡。空挡。挂挡。倒挡。5.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dàng]见〖摒挡〗(bìngdàng)。
“势不可挡”常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趋势无法被阻挡。比如:
例句1: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已成大势所趋,就像洪流般势不可挡。有人问:“为什么传统车企纷纷转型?”答案很简单——当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三者叠加时,任何行业都只能顺应潮流。
例句2:东京奥运会上,短跑选手苏炳添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观众感叹:“他的冲刺速度简直势不可挡!”这背后是科学训练与个人意志的结合。试想,如果运动员过早自我设限,还能突破生理极限吗?
核心问题:“势不可挡”是否意味着完全被动接受?我的观点是:趋势虽强,但人可以主动选择应对方式。比如直播电商崛起时,有人盲目跟风,有人则深耕供应链——后者往往走得更远。
生活化案例: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被连锁品牌取代,街坊们抱怨:“这些大公司真是势不可挡啊!”但仔细观察,坚持卖现磨豆浆的老店反而留住了老顾客。这说明,在趋势中找到差异点,或许比硬碰硬更聪明。
有趣的是,自然现象也能诠释这个成语。台风登陆前,渔民会加固渔船而非对抗风暴。这启发我们:面对势不可挡的力量,保存实力、调整策略,比单纯强调“坚持”更有现实意义。
最后想说,历史长河中的“势不可挡”从不代表个体渺小。就像河流改道会冲刷出新河道,每个普通人的选择聚合起来,也可能成为改变趋势的隐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