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繁体字形:不知所措
英文翻译:at a loss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措:1.安排;安放:措置。手足无措。2.计划办理:筹措。
哎哟,说到“不知所措”这成语,大伙儿肯定都遇到过这情况吧?说白了就是心里慌得一批,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比如说考试时突然遇到超纲题,卷子翻来覆去看了三遍,手心冒汗、眼神发直,这不就是教科书级的不知所措嘛?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人在这种时候会卡壳呢?其实啊,说白了就是超出经验范围了。就像新手司机遇到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脑子瞬间空白,刹车油门都分不清——这时候别说操作了,能记得自己姓啥都算赢。
要说现实中的例子,我邻居老王上个月就闹过笑话。他闺女突然带回来个外国男友,饭桌上老外叽里咕噜说英文,老王举着筷子愣是憋不出一句"How are you",整张脸憋得跟酱猪肝似的。你懂的,那种文化冲击带来的手足无措,真是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不知所措就一定是坏事吗?我倒觉得未必。记得第一次上台演讲那会儿,麦克风突然没声了,台下几百双眼睛盯着,我当时慌得想钻地缝。但硬着头皮比划着手势讲完,反而练出了临场应变能力。所以说啊,这玩意儿就像打疫苗,多经历几次反而能增强免疫力。
那遇到这种情况该咋整呢?我的土办法就仨字:缓、拆、动。先深呼吸让脑子降温,然后把大问题拆成小步骤,最后挑最容易的环节先动手。就像修电脑蓝屏,别管那些看不懂的代码,先把电源线拔了重插试试。很多时候啊,动起来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
说到底,人生本来就是个大型不知所措现场。谁还没在十字路口迷茫过呢?关键是别被这种情绪困住,就像老话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时候莽着往前拱两步,新思路自己就蹦出来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