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tiē
  • ě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ǔ shǒu tiē ěr

成语解释: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繁体字形:頫首帖耳

英文翻译:be docile and obedient

俯首帖耳的意思

俯: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俯允。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帖:[tiē]1.服从;顺从:服帖。2.妥当;稳当:妥帖。3.姓。[tiě]1.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帖。2.旧时写着生辰八字等的纸片:庚帖。换帖。3.(帖儿)写着字的小纸片:字帖儿(便条)。4.量词:一帖药。[tiè]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样本:碑帖。习字帖。画帖。临帖。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成语评论

俯首帖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言听计从、毫无主见的样子。比如,职场上有些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对上司的每个指令都俯首帖耳,哪怕明知要求不合理也不敢提出异议。这种状态到底是生存智慧,还是自我价值的妥协?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时候俯首帖耳是必要的?”设想一个历史场景:文天祥面对元朝招降时若选择顺从,或许能保全性命,但他用宁死不屈的姿态守住了气节。这说明,关键抉择中盲目服从反而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而在日常琐事中,比如朋友聚餐选餐厅时的迁就,适度“低头”反而能维系关系。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要求孩子永远俯首帖耳。我曾见过一个男孩因为不敢反驳父亲选的专业,读了四年自己不喜欢的土木工程。这让我思考:当顺从变成习惯,人是否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被修剪惯了的盆栽,即便移出温室也难以自然生长。

个人认为,俯首帖耳就像工具,用对了能化解矛盾,用错了则伤人伤己。工作中遇到专业领域的前辈,虚心听取建议是成长捷径;但若对网络谣言也全盘接受,就可能变成被牵着鼻子走的“提线木偶”。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或许才是应对复杂情境的终极解法。

不妨观察身边那些活得通透的人——他们既能在必要时弯腰系鞋带,也能在原则问题上挺直腰板。这种动态平衡,恰恰印证了老祖宗的智慧:“大丈夫能屈能伸”,而屈伸之间的分寸,才是真正的人生必修课。

俯首帖耳的造句

  1. 造句 一向俯首帖耳的他,今天竟然对领导发起了脾气。
  2. 造句 他把猎狗驯得俯首帖耳。
  3. 造句 别看他平时俯首帖耳,发起怒来挺吓人的。
  4. 造句 这是个奴才,对主人俯首帖耳,惟命是从。
  5. 造句 他这个人一向俯首帖耳,从不敢违背领导意图。
  6. 造句 在赵大爷面前,阿汉永远是俯首帖耳的。
  7. 造句 “雨”见你,立刻变得俯首帖耳。“雨”见你,马上变得情深款款。“雨”见你,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只为告诉你:遇见你真好,希望你能开心快乐。
  8. 造句 自认吃了败仗,他也就俯首帖耳了.
  9. 造句 现在他对一个要求强制流产的国家俯首帖耳。
  10. 造句 仅仅这个身份,就足以使众神在她的脚下俯首帖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