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ǒu shāo zhī tú
成语解释: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斗筲之徒,何足选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气量狭小
繁体字形:鬥蕱之徒
英文翻译:One who fights for Shau
斗:[dòu]1.对打:斗殴。战斗。2.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4.拼合,对准,凑近:斗眼。5.古同“逗”,逗引。[dǒu]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4.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5.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8.古同“陡”,高耸的样子。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古同“陡”,突然。
筲:1.古时盛饭的竹器。现称淘米用的竹器为筲箕。2.水桶:水筲。一筲水。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斗筲之徒”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斗和筲(古代小容器)装东西的人,实际用来形容器量狭小或见识短浅的人。比如:“公司里有人为了抢功劳,偷偷删掉同事的方案,这种行为真是典型的斗筲之徒。”这个例子中,斤斤计较、损人利己的特质被成语精准概括。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斗筲’比喻小气?”其实这和古代生活有关。斗和筲都是容量小的工具,就像现在说“小心眼”用针尖比喻一样,古人用日常物品让抽象概念变得生动。
再举个历史场景的例子:“北宋宰相王曾面对政敌诽谤时,不仅没报复,反而举荐对方才能,相比之下,那些搞小动作的官员就成了斗筲之徒。”这里通过对比,既展现了成语的用法,也突显出格局差异带来的不同结果。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虽然不常用这个文雅的说法,但生活中处处可见类似现象。比如团队里有人藏私不分享资源,同学间攀比成绩却不愿互助,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斗筲思维”的变种。换个角度看,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成就他人,最终是成就自己。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反向使用。若有人说:“别把我看作斗筲之徒,这次合作我让利三成!”这种主动打破刻板印象的表达,反而能快速建立信任。语言就像镜子,照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下次遇到争执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争一时长短或许能赢面子,但开阔的胸怀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这大概是两千年前的古人,留给我们的跨时代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