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o lí sī hū
成语解释: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微小
繁体字形:毫釐絲忽
英文翻译:It's all in one's mind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厘:1.(某些计量单位的)百分之一:厘米。厘升。2.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b)质量或重量,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c)地积,10厘等于1分。3.利率,年利率1厘是每年百分之一,月利率1厘是每月千分之一。4.整理;治理:厘定。“釐”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忽:1.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忽视。疏忽。2.姓。3.忽而:天气忽冷忽热。油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4.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忽等于1丝。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
“毫厘丝忽”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张师傅做木工时总说:“榫头和卯眼差一毫厘丝忽,整个椅子就会晃。”他拿尺子反复量,旁人笑他太较真,结果他做的家具用了二十年都不散架。你看,差的那一丁点,真能决定成败。
有人问:“这么小的误差,现代科技还需要在意吗?”看航天领域就知道——火箭燃料管接口哪怕有头发丝细的缝隙,升空时高温高压可能引发爆炸。去年某公司卫星发射失败,查到最后竟是一个螺丝少拧了半圈。毫厘丝忽的疏忽,砸的是几个亿的经费。
那日常生活需要这么计较吗?上周邻居王婶做酸菜鱼,按菜谱放调料时心想“差不多就行”,结果鱼腥味盖过了鲜味。她后来按克称重,味道立刻对了。细微处的用心,藏着生活质量的跃升。
我常想,这个成语其实在教我们“较劲”的分寸。像老裁缝改裤脚,三毫米差别让腿型显修长;但若强迫症般纠结每根线头,反而耽误交工时间。把握关键处的毫厘之差,放过无关紧要的丝忽之异,才是真智慧。
有学生问:“考试差0.5分落榜,算不算毫厘丝忽的遗憾?”这让我想起马拉松选手突破纪录往往就在几秒之间。但人生不是短跑,这次差半分,可能推动你下次多准备十成力。那些看似遗憾的细微差距,常常藏着重新出发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