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án yán bù duàn
成语解释: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涓涓不雍,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连续不断
繁体字形:綿延不斷
英文翻译:continual
绵:1.丝绵。2.柔软:绵软。3.单薄:绵力。绵薄。4.连续不断:绵延。
延:1.延长:蔓延。绵延。延年益寿。苟延残喘。2.(时间)向后推迟:迟延。延期。开学日期延至10月份。3.聘请;邀请:延聘。延师。延医。延至其家。4.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提到“绵延不断”,很多人会联想到山脉、河流这类自然景观。比如:“秦岭的群峰绵延不断,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北方。”但这个词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它也可以形容文化、情感或历史的发展。比如:“春节的习俗绵延不断,从古至今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渴望。”
有人可能会问:绵延不断究竟指什么?核心其实是“连续性”和“持久性”。比如一条公路穿过沙漠,每隔几公里就有补给站,这种设计让车流和人流绵延不断,不会因环境恶劣而中断。这背后传递的是一种“韧性”——即使遇到阻碍,仍能保持连贯。
在人际关系中,这个词同样适用。比如:“老张家的面馆开了三代,街坊邻居的支持绵延不断。”这里既包含了时间上的延续,也暗含了情感连接的稳定性。有趣的是,这种“不断”未必需要轰轰烈烈,细水长流反而更符合现实中的常态。
我注意到,现代人常把“绵延不断”和压力挂钩。比如“工作群消息绵延不断弹出来”,这其实是个认知误区。换个角度看,信息流的持续涌入何尝不是时代活力的体现?关键在如何筛选与管理。就像江河奔涌时,懂得筑堤引水才能避免泛滥成灾。
有个现象值得玩味:为什么有些传统手艺能绵延千年,而另一些却逐渐消失?以苏绣为例,匠人们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针法,让技艺既保持根基又焕发新生。这说明“不断”不等于一成不变,主动适应变化反而能让生命力更持久。
城市的变迁也是个典型案例。北京中轴线的建筑群绵延不断,从钟鼓楼延伸到奥林匹克公园,新旧交融中藏着传承的智慧。这种空间上的延续性,恰好印证了“绵延不断”在动态平衡中的魅力——保留核心价值,同时接纳必要革新。
当我们在说“绵延不断”时,本质上是在讨论如何让有价值的事物穿越时间考验。无论是个人习惯的坚持,还是集体记忆的传递,都需要在坚持与调整之间找到支点。或许未来人们会用更智能的方式延续这种状态,但其中的核心逻辑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