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ǐ rén fèi yán
成语解释: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客观看待问题
繁体字形:不以人廢言
英文翻译:No nonsens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废:1.不再使用;不再继续:废除。半途而废。这个煤窑废了。2.荒芜;衰败:废园。废墟。3.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废话。废报纸。废钢铁。4.肢体伤残:残废。废疾(残疾)。5.废黜。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事提出的方案明明不错,但因为他平时爱迟到,大家就下意识否定他的建议?这种「对人不对事」的现象,在生活中其实特别常见。
比如某次部门会议,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张突然提出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产品。经理还没听完就笑着说:「你连朋友圈都不发的人,懂什么新媒体?」结果三个月后竞争对手用同样的创意冲上热搜榜。这就是典型的「以人废言」——因为不看好某个人,连带否定他所有观点。
为什么我们总会犯这种错误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有节省认知资源的本能,习惯用「贴标签」的方式快速判断事物。就像看到穿白大褂的就认为是医生,遇到外卖小哥就默认不懂科技。这种思维捷径虽然高效,却容易让我们错失真知灼见。
去年我们小区改造,物业征集方案时,有个总爱挑刺的业主提议加装智能快递柜。起初没人理会,直到隔壁小区发生快递失窃,大家才后悔莫及。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有价值的建议就像埋在沙里的金子,不会因为发现者的身份而贬值。
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道理尤其重要。当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不同立场者的发言,是条件反射式反驳,还是能暂时摘下有色眼镜?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经常被吐槽的「键盘侠」,偶尔也会说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这就好比再破旧的古玩店,也可能藏着明代官窑瓷器。
下次听到反对声音时,不妨试试「观点隔离法」:把发言内容和说话者分开看待。就像品茶时专注茶汤本身,而不是执着于茶杯的款式。毕竟,思想的火花可能在任何角落迸发,保持开放心态,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