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fēn shèng fù
成语解释: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势均力敌
繁体字形:不分勝負
英文翻译:end neither in victory nor defeat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哎,你别说,“不分胜负”这个主题可太有意思了!咱们先来举个最经典的例子:老张和老王下棋,从早到晚连下十盘,结果呢?嘿,愣是棋鼓相当,谁也没赢过谁!这时候旁边看热闹的李婶一拍大腿:“这俩人真是半斤八两啊!”
等等,咱们说的“不分胜负”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双方实力均衡,分不出谁更强。就像上周社区篮球赛,红队和蓝队打到加时赛还难分高下,最后裁判都看乐了:“要不你俩并列冠军得了!”
成语还能这么用?有次我参加公司辩论赛,正反方你来我往势均力敌。主持人急得直挠头:“各位辩友这是要平分秋色啊?”结果你猜怎么着?评委团最后真给了个“最具默契奖”。要我说啊,这种“不分胜负”的场面,反而更能激发团队合作精神。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这些成语老用在比赛场景里?我琢磨着吧,它们都在强调一种动态平衡。就像春天桃树和梨树比赛开花,一个粉一个白,看着不同但都美得冒泡,这不就是各有千秋嘛!
生活中的平衡哲学记得去年帮邻居调解家庭矛盾,小两口为装修风格吵得面红耳赤。一个要北欧简约,一个要中式古典。我灵机一动:“要不说你俩珠联璧合呢?客厅整现代风,卧室搞传统味,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后来去他们家做客,嚯!混搭得还真挺有味道。
说实在的,现在社会总爱强调“非赢即输”,我倒觉得和局也挺好。就像上周带孩子玩跳棋,眼瞅着要输,小家伙突然说:“爸爸咱们联手对付棋盘吧!”您别说,这种“不分胜负”的玩法,反而让亲子时光更有趣了。
说到底啊,这些成语不光是文字游戏,更像是在提醒我们:有时候放下输赢,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就像老话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