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fēn qīng béi
成语解释: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成语出处:见“不分皂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不弄清缘由
繁体字形:不分青白
英文翻译:unable to distinguish black from whit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哎哟,今天咱们聊聊这个“不分青白”的成语,你可能会好奇:这词儿到底是啥意思?说白了,它形容人做事不讲究细节,或者判断事情时太草率,连基本的是非对错都不管了。举个例子,比如同事小王把文件弄丢了,领导不问原因就直接扣他奖金,这就叫“不分青白”嘛!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用“青”和“白”两种颜色呢?这里头其实有门道!古人用“青”代表模糊、混乱的状态,而“白”象征清晰、正确的判断。要是把这两个颜色混在一起,可不就是分不清对错了嘛!(挠头)你想想看,生活里是不是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网上看到个新闻,有人立马开骂,结果反转后发现是假消息——这不也是典型的不分青白?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哈。张大妈看见邻居家孩子在摘花,二话不说就训人,结果发现孩子是在捡别人乱扔的垃圾。这时候张大妈要是能多问一句,哪会闹这种尴尬?所以说啊,遇事别急着下结论,多问几个“为啥”,保准少犯错!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能全怪人“不分青白”。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还没个脑子转不过弯的时候?关键是要养成“让子弹飞一会儿”的习惯。就像上次老李听说超市要涨价,扛了十袋大米回家,结果第二天超市搞周年庆全场打折……(拍大腿)这波操作真是亏大发了!
依我看呐,这个成语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提醒我们: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就像炒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嗓子,得恰到好处才行。下次遇到拿不准的事儿,不妨先深呼吸三次,把“青的白的”都摊开来看看,说不定就能咂摸出新的门道来。
最后给大家留个思考题:你最近有没有遇到过“不分青白”的情况?是当时就发现判断错了,还是后来才恍然大悟?记着啊,生活的智慧往往就藏在这些小细节里,咱们得多留心才能少踩坑,你说是这个理儿不?